白衣执甲,感恩有你!致敬战疫路上的医护人员
“北京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首都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要以最快速度、最果断措施,快流调、快管控、快溯源,各区立即同步行动,深挖细查风险人员并全部落位管控,刻不容缓与病毒赛跑,在最短时间内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在5月9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9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这样说道。
战“疫”路上,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为甲,冲锋“疫”线,不分昼夜,逆行奋战。他们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日夜坚守,与病毒作战,护一方安康,筑起守卫生命的防线。
【隔离不隔心 隔离点的温情时刻正在上演】
45个小时的爱心传递,“感受到直达心灵的首都温度”
5月4日晚8点半到5月6日下午5点15分,将近45个小时,生病的3岁小朋友哼哼(化名)得到了更细致的照护……
5月4日晚6点多,从香港求医归来的张氏夫妇怀抱着精神萎靡的哼哼,由机场大巴闭环转运至海淀区红杉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晚上8点半,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来自四季青医院的张龙珍负责接待工作,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被母亲抱在怀中的哼哼,脸有一些不正常的浮肿,便上前询问情况,得知他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并转移至脑部及全身时,张龙珍便亲自照顾起了这一家人,一步一步指导哼哼爸爸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并在前台开放绿色通道,快速为他们办理入住。
5月5日7点,得知哼哼的事情之后,同样来自四季青医院的红杉假日酒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指挥部负责人盛楠彻夜难眠,一大早就开启了电话、微信“轰炸”模式。她把张氏夫妇的需求向相关部门和医院进行了汇报,“我们快点联系,他就可能早点回家或进入到医院的隔离病房。”盛楠说道。很快,盛楠收到了回复,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将远程为他进行会诊。当晚,儿童医院派出多科室专家一起为哼哼进行远程会诊。会诊后,盛楠把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各相关部门连夜会商汇报并协调医院。
5月6日12点,张先生向张龙珍询问:“孩子说想吃排骨了,可以做一份吗?”当从张先生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张龙珍舒了口气。“这孩子来了之后几乎吃不下东西,现在想吃一点荤腥,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张龙珍哽咽着说,酒店厨房的工作人员专门跑到市场挑选排骨,按照需求做了一份清汤炖排骨。“孩子吃了好几块肉,喝了大半碗汤,是入住以来食欲最好的一顿!”张龙珍高兴的样子溢于言表。
5月6日下午4点08分,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联系好了专业医院的隔离病房。一小时后的5点15分,120转运车停在了隔离酒店门口,哼哼就要从隔离点转运至专业医院,一家三口与3名照顾他们45个小时的医护人员远远的挥手道别,感谢他们的悉心照顾。
张先生激动地说:“工作人员特别关心我们,在能力范围内给我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两三个小时就会问我们有什么需求,帮我们联系专家会诊,甚至连孩子吃饭、玩具的情况都考虑了。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直达心灵的温暖,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首都温度,真是特别感动!”
当节日遇上战役,是战士也是母亲
5月8日是母亲节,在封管控区,在核酸采样点,在隔离观察点,很多母亲都奋战在防控一线,甚至没法跟孩子见上一面。她们有母亲的柔软,也有战士的坚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有她们真切的付出。
红杉假日酒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指挥部负责人盛楠,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两个小孩的妈妈,在母亲节当天她收到了来自家人温馨的节日祝福。“我爱你妈妈,母亲节快乐!”5月8日上午,盛楠接到12岁大女儿的视频邀请,她亲手为妈妈做了3支康乃馨。
盛楠在北京四季青医院党办工作,自4月26日进驻隔离观察点以来,已经10多天没见着孩子们了。据盛楠介绍,她每天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特别是遇到转运接送隔离人员时候,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在她的带领下,点位的工作开展地井井有条,包括每天信息对接二十个微信群、对接上级部门上报各项报表、防疫软件的手机数据录入信息百来条、接打相关电话五十余次……但是在谈到自己的孩子们时,干脆利落的盛楠哽咽了:“我的孩子一个12岁,一个3岁,这期间都是孩子父亲、姥姥和奶奶帮忙带,每天都给我发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一次都没有给他们打过电话,怕情绪控制不住。”
“尤其是我的大女儿今年12岁,马上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学校那边也是经常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家长会,校长也会亲自给家长讲解最新的升学政策。当我的孩子跟我说别的同学家长都能陪他们开会,孩子姥姥说这么重要的会能不能抽出时间听听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惭愧的。”盛楠说起孩子哽咽道。
在与孩子们视频通话时,盛楠收到了一封来自大女儿亲笔写的信:“母亲是支彩笔,我们是张白纸。母亲可以变化多种色彩画在我们身上,各种颜色的变化取决于她自己的行为。而我的妈妈就是一支只会变出明艳色彩的彩笔,留在我身上的自然也是明艳的,我的身上充斥着七彩色和各种好看的颜色,所以我的母亲很伟大。就这样,涂涂改改一年就过去了,现如今已经过去12年了……”读到这里盛楠湿润了眼眶。
隔离观察点的工作非常忙,电话、微信不断,与家人视频不到2分钟,盛楠就匆匆挂断了,又去忙碌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后能多陪陪他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盛楠说。
【筑牢防线 白衣战士冲锋一线无怨无悔】
“钱宇,加油!”
4月30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晚7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专业组工作群的消息突然响了,组长黄朝阳发布了一条信息:“5月1日和3日各需5人支援西城核酸采样任务,请大家积极响应,积极报名!”看到医院紧急通知,同事们用无声、快速地接龙做出了回应,名额很快报满,很多没报上的同事还主动要求成为候补。
3日清晨6点,电生理专业组的几位同事就跟随医院队伍到达了采样点执行任务。大家迅速穿上防护装备,互相检查严密性,立刻投入了工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着向检测点走来,刚完成前一例采样的翟怡看到了着急地问社区志愿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入户采样。”在一旁的家人听到连忙解释:“志愿者上门通知了,但老爷子非说不麻烦医生护士,他自己能下来。”听到这里,翟怡心中一阵感动,同时迅速完成了老人的采样,嘱咐家人帮老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减少停留赶紧回家。
临近中午,采样队伍已忙碌了几个小时,很多队员防护服内的衣服早就湿透,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钱宇,加油!!”正低头拧紧试管的钱宇惊喜又疑惑,难道遇上熟人了?循声望回去,一位不认识的居民大叔正在招手,随后又反复指她身上写着姓名的防护服。虽然社区的居民与队员们素不相识,但他们默默的理解支持的真诚的鼓励让所有队员振奋了精神,铆足劲完成了当天全部的采样。
生命线上的“摆渡人”昼夜无休
下午六点,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大多数人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许有人已经到家享受着温馨的晚餐时光。但是越到这个时间段,北京市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的医护人员们越发地忙碌起来……
“别吃了,来活了。”
猝不及防的临时通知打断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晚餐,也来不及扒拉两口饭,立刻起身,换上全套防护装备,一个个“大白”已然整装待发。
“西北旺镇,过敏性哮喘,需要就医,送往海淀医院。”调度中心下发的第一个任务是运送封控小区内一位哮喘病人外出就诊,医务人员立刻火速前往。在车上,夜班急救护士高阳了解到了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吃不上饭,在我们这儿都是很正常的,没办法,来了病人还是要第一时间去,急救急救,每一个都很急,保障人家能及时得到救治是最重要的。”
“这个病人是急剧腹痛,头晕呕吐两小时,通知社区拨打120,立刻送往海淀医院!”十四个小时的值守还远没有结束,新的任务接连不断,值班室桌上几乎未动的饭菜已经冷掉……
“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累,再加上穿的这些防护服也会缺氧,视线模糊。眼睛都是花的,但还是坚持吧,尽可能地调节一下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医护人员说道。
“这就是一个工作,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老百姓。”夜班急救司机肖庚回答得很平淡,虽然此刻已是凌晨五点,但是仍在坚守着。
天光乍破,迎着清晨的光辉。忙碌了一夜的急救人员终于可以进行交班,暂时歇息一下,新的一班“大白”接过守护健康的接力棒,不间断地运送需要就诊的病患。
早上八点,白班刚刚交接就要立刻出发。急救任务是不间断下发的。“甘家口小区有任务,患者下肢疼痛,肢体活动障碍,要求送往海军总医院。”
下午一点,“世纪坛医院,有病人要送回封控社区羊坊店。”这位病人正是上午刚刚送去的尿毒症病人,需要定时接受透析治疗,现在结束治疗,急救中心负责运送病人回家。
直至傍晚六点,白班的运送工作才得以结束,新的交替开始……
白班10小时,夜班14小时,就这样昼夜交替,无休地守护在每一位居民身边,保证24小时的医疗就诊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耽误任何一位病人,守卫宝贵的生命。他们是120急救人员,他们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
【下沉社区 战疫情、守家园始终在路上】
这里有支特殊医生服务队
在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临时管控区美景东方小区内,有一支医生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社区解决居民求医问药需求。
实施临时管控后,美景东方小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在小区的各个群内发布征集医生志愿者的通知,并根据登记信息电话咨询有医生身份的居民,征求其志愿服务意向。“这些医生志愿者来自不同领域,既有妇科医生,也有内科、儿科医生,还有跌打损伤科和口腔科医生。”美景东方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居民黄女士处在换牙期的儿子急需拔牙,黄女士在社区群内求助,“孩子乳牙还没掉,里面的新牙齿已经长出来了,乳牙再不拔掉怕影响新牙生长。”
了解到黄女士需求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与医生志愿者服务队沟通,协调住在小区的口腔医生李大伟帮忙。“乳牙滞留对无菌环境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孩子乳牙的松动情况符合条件,可以直接拔掉。”李大伟帮孩子查看口腔情况后说道。
人在社区,可医疗器具不在手边怎么办?李大伟赶紧打电话与他所在的北京东区口腔医院进行沟通,并在网上下单进行闪送。不一会儿,纱布、棉球、盘子等医疗器具便闪送到小区。拿到工具后,李大伟通知孩子家长来到楼下公共区域,不到5分钟,便将孩子两颗松动出血的乳牙安全拔出。
“小区临时管控上不了班,能为邻居做点事、尽点微薄之力,我觉得挺开心的。”李大伟说,除了特殊情况进行线下服务,医生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主要在线上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咨询服务。
“舍小家,为大家”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康复中心副护士长钱会心里,有两个“家”,大“家”就是北康和骨科二,小“家”就是那小小的温暖 “窝”。
四月下旬开始,由于值班和其他工作任务,钱会连着加班没有回家。五一来临,却接到家中租住小区被列为封控区的消息,只好把回家的想法放在了一边,全身心投入科室工作。
五一期间,在科室受领核酸大采紧急任务后,钱会连夜和护士长安排科室人员,直到凌晨收到具体任务后,她第一时间逐人打电话通知到位,清晨五点又组织人员带队出发,回到科里又安排次日外出大采人员名单上报,忙完已是深夜。此时,打开手机首先看到的是工会领导发来的:“听说你家人被隔离,自己还坚持在抗疫一线持续工作,辛苦了!无论是家里还是个人如有困难请及时和组织说。”的问候短信,还有家人发来的“忙吧,我们睡了,你注意安全,早点休息,不用回复”的信息。
“公公会时不时给我发来两宝贝的照片,让我放心。”钱会连续加班十多天,有时累的坐到采集点椅子上就睡着了,但是她说,组织的关怀和家人的理解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心和开心。
“我认为战疫就是最好练兵场,也是无硝烟的战场,作为党员,一名军嫂,首先要从我做起,克服一切困难,以身作则,带着骨科二的家人们一起抗疫,为了能早日打赢这场无硝烟的仗。”钱会说,身穿这身白衣,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是医护人员工作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一线,无数医护“大白”义无反顾地用平凡的实际行动,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坚守,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让我们看到了疫情阴霾之下的爱与光,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孟竹
白衣执甲,感恩有你!致敬战疫路上的医护人员
时间:2022-05-11 16:34:4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孟竹
“北京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首都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要以最快速度、最果断措施,快流调、快管控、快溯源,各区立即同步行动,深挖细查风险人员并全部落位管控,刻不容缓与病毒赛跑,在最短时间内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在5月9日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29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这样说道。
战“疫”路上,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白衣为甲,冲锋“疫”线,不分昼夜,逆行奋战。他们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日夜坚守,与病毒作战,护一方安康,筑起守卫生命的防线。
【隔离不隔心 隔离点的温情时刻正在上演】
45个小时的爱心传递,“感受到直达心灵的首都温度”
5月4日晚8点半到5月6日下午5点15分,将近45个小时,生病的3岁小朋友哼哼(化名)得到了更细致的照护……
5月4日晚6点多,从香港求医归来的张氏夫妇怀抱着精神萎靡的哼哼,由机场大巴闭环转运至海淀区红杉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晚上8点半,到达酒店办理入住。来自四季青医院的张龙珍负责接待工作,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被母亲抱在怀中的哼哼,脸有一些不正常的浮肿,便上前询问情况,得知他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并转移至脑部及全身时,张龙珍便亲自照顾起了这一家人,一步一步指导哼哼爸爸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并在前台开放绿色通道,快速为他们办理入住。
5月5日7点,得知哼哼的事情之后,同样来自四季青医院的红杉假日酒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指挥部负责人盛楠彻夜难眠,一大早就开启了电话、微信“轰炸”模式。她把张氏夫妇的需求向相关部门和医院进行了汇报,“我们快点联系,他就可能早点回家或进入到医院的隔离病房。”盛楠说道。很快,盛楠收到了回复,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将远程为他进行会诊。当晚,儿童医院派出多科室专家一起为哼哼进行远程会诊。会诊后,盛楠把相关情况进行了梳理,各相关部门连夜会商汇报并协调医院。
5月6日12点,张先生向张龙珍询问:“孩子说想吃排骨了,可以做一份吗?”当从张先生口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张龙珍舒了口气。“这孩子来了之后几乎吃不下东西,现在想吃一点荤腥,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转变,这也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张龙珍哽咽着说,酒店厨房的工作人员专门跑到市场挑选排骨,按照需求做了一份清汤炖排骨。“孩子吃了好几块肉,喝了大半碗汤,是入住以来食欲最好的一顿!”张龙珍高兴的样子溢于言表。
5月6日下午4点08分,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联系好了专业医院的隔离病房。一小时后的5点15分,120转运车停在了隔离酒店门口,哼哼就要从隔离点转运至专业医院,一家三口与3名照顾他们45个小时的医护人员远远的挥手道别,感谢他们的悉心照顾。
张先生激动地说:“工作人员特别关心我们,在能力范围内给我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两三个小时就会问我们有什么需求,帮我们联系专家会诊,甚至连孩子吃饭、玩具的情况都考虑了。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直达心灵的温暖,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首都温度,真是特别感动!”
当节日遇上战役,是战士也是母亲
5月8日是母亲节,在封管控区,在核酸采样点,在隔离观察点,很多母亲都奋战在防控一线,甚至没法跟孩子见上一面。她们有母亲的柔软,也有战士的坚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有她们真切的付出。
红杉假日酒店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指挥部负责人盛楠,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就是两个小孩的妈妈,在母亲节当天她收到了来自家人温馨的节日祝福。“我爱你妈妈,母亲节快乐!”5月8日上午,盛楠接到12岁大女儿的视频邀请,她亲手为妈妈做了3支康乃馨。
盛楠在北京四季青医院党办工作,自4月26日进驻隔离观察点以来,已经10多天没见着孩子们了。据盛楠介绍,她每天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特别是遇到转运接送隔离人员时候,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在她的带领下,点位的工作开展地井井有条,包括每天信息对接二十个微信群、对接上级部门上报各项报表、防疫软件的手机数据录入信息百来条、接打相关电话五十余次……但是在谈到自己的孩子们时,干脆利落的盛楠哽咽了:“我的孩子一个12岁,一个3岁,这期间都是孩子父亲、姥姥和奶奶帮忙带,每天都给我发孩子的照片。但是我一次都没有给他们打过电话,怕情绪控制不住。”
“尤其是我的大女儿今年12岁,马上面临小升初的问题,学校那边也是经常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家长会,校长也会亲自给家长讲解最新的升学政策。当我的孩子跟我说别的同学家长都能陪他们开会,孩子姥姥说这么重要的会能不能抽出时间听听时,我的内心是无比惭愧的。”盛楠说起孩子哽咽道。
在与孩子们视频通话时,盛楠收到了一封来自大女儿亲笔写的信:“母亲是支彩笔,我们是张白纸。母亲可以变化多种色彩画在我们身上,各种颜色的变化取决于她自己的行为。而我的妈妈就是一支只会变出明艳色彩的彩笔,留在我身上的自然也是明艳的,我的身上充斥着七彩色和各种好看的颜色,所以我的母亲很伟大。就这样,涂涂改改一年就过去了,现如今已经过去12年了……”读到这里盛楠湿润了眼眶。
隔离观察点的工作非常忙,电话、微信不断,与家人视频不到2分钟,盛楠就匆匆挂断了,又去忙碌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后能多陪陪他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盛楠说。
【筑牢防线 白衣战士冲锋一线无怨无悔】
“钱宇,加油!”
4月30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晚7点,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专业组工作群的消息突然响了,组长黄朝阳发布了一条信息:“5月1日和3日各需5人支援西城核酸采样任务,请大家积极响应,积极报名!”看到医院紧急通知,同事们用无声、快速地接龙做出了回应,名额很快报满,很多没报上的同事还主动要求成为候补。
3日清晨6点,电生理专业组的几位同事就跟随医院队伍到达了采样点执行任务。大家迅速穿上防护装备,互相检查严密性,立刻投入了工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蹒跚着向检测点走来,刚完成前一例采样的翟怡看到了着急地问社区志愿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可以入户采样。”在一旁的家人听到连忙解释:“志愿者上门通知了,但老爷子非说不麻烦医生护士,他自己能下来。”听到这里,翟怡心中一阵感动,同时迅速完成了老人的采样,嘱咐家人帮老人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减少停留赶紧回家。
临近中午,采样队伍已忙碌了几个小时,很多队员防护服内的衣服早就湿透,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钱宇,加油!!”正低头拧紧试管的钱宇惊喜又疑惑,难道遇上熟人了?循声望回去,一位不认识的居民大叔正在招手,随后又反复指她身上写着姓名的防护服。虽然社区的居民与队员们素不相识,但他们默默的理解支持的真诚的鼓励让所有队员振奋了精神,铆足劲完成了当天全部的采样。
生命线上的“摆渡人”昼夜无休
下午六点,正是下班的晚高峰,大多数人都在回家的路上,或许有人已经到家享受着温馨的晚餐时光。但是越到这个时间段,北京市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的医护人员们越发地忙碌起来……
“别吃了,来活了。”
猝不及防的临时通知打断了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的晚餐,也来不及扒拉两口饭,立刻起身,换上全套防护装备,一个个“大白”已然整装待发。
“西北旺镇,过敏性哮喘,需要就医,送往海淀医院。”调度中心下发的第一个任务是运送封控小区内一位哮喘病人外出就诊,医务人员立刻火速前往。在车上,夜班急救护士高阳了解到了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吃不上饭,在我们这儿都是很正常的,没办法,来了病人还是要第一时间去,急救急救,每一个都很急,保障人家能及时得到救治是最重要的。”
“这个病人是急剧腹痛,头晕呕吐两小时,通知社区拨打120,立刻送往海淀医院!”十四个小时的值守还远没有结束,新的任务接连不断,值班室桌上几乎未动的饭菜已经冷掉……
“有时候真的感觉很累,再加上穿的这些防护服也会缺氧,视线模糊。眼睛都是花的,但还是坚持吧,尽可能地调节一下自己。其实也没什么。”医护人员说道。
“这就是一个工作,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老百姓。”夜班急救司机肖庚回答得很平淡,虽然此刻已是凌晨五点,但是仍在坚守着。
天光乍破,迎着清晨的光辉。忙碌了一夜的急救人员终于可以进行交班,暂时歇息一下,新的一班“大白”接过守护健康的接力棒,不间断地运送需要就诊的病患。
早上八点,白班刚刚交接就要立刻出发。急救任务是不间断下发的。“甘家口小区有任务,患者下肢疼痛,肢体活动障碍,要求送往海军总医院。”
下午一点,“世纪坛医院,有病人要送回封控社区羊坊店。”这位病人正是上午刚刚送去的尿毒症病人,需要定时接受透析治疗,现在结束治疗,急救中心负责运送病人回家。
直至傍晚六点,白班的运送工作才得以结束,新的交替开始……
白班10小时,夜班14小时,就这样昼夜交替,无休地守护在每一位居民身边,保证24小时的医疗就诊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耽误任何一位病人,守卫宝贵的生命。他们是120急救人员,他们是生命线上的摆渡人。
【下沉社区 战疫情、守家园始终在路上】
这里有支特殊医生服务队
在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临时管控区美景东方小区内,有一支医生志愿者服务队,协助社区解决居民求医问药需求。
实施临时管控后,美景东方小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在小区的各个群内发布征集医生志愿者的通知,并根据登记信息电话咨询有医生身份的居民,征求其志愿服务意向。“这些医生志愿者来自不同领域,既有妇科医生,也有内科、儿科医生,还有跌打损伤科和口腔科医生。”美景东方小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居民黄女士处在换牙期的儿子急需拔牙,黄女士在社区群内求助,“孩子乳牙还没掉,里面的新牙齿已经长出来了,乳牙再不拔掉怕影响新牙生长。”
了解到黄女士需求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与医生志愿者服务队沟通,协调住在小区的口腔医生李大伟帮忙。“乳牙滞留对无菌环境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孩子乳牙的松动情况符合条件,可以直接拔掉。”李大伟帮孩子查看口腔情况后说道。
人在社区,可医疗器具不在手边怎么办?李大伟赶紧打电话与他所在的北京东区口腔医院进行沟通,并在网上下单进行闪送。不一会儿,纱布、棉球、盘子等医疗器具便闪送到小区。拿到工具后,李大伟通知孩子家长来到楼下公共区域,不到5分钟,便将孩子两颗松动出血的乳牙安全拔出。
“小区临时管控上不了班,能为邻居做点事、尽点微薄之力,我觉得挺开心的。”李大伟说,除了特殊情况进行线下服务,医生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主要在线上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咨询服务。
“舍小家,为大家”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二康复中心副护士长钱会心里,有两个“家”,大“家”就是北康和骨科二,小“家”就是那小小的温暖 “窝”。
四月下旬开始,由于值班和其他工作任务,钱会连着加班没有回家。五一来临,却接到家中租住小区被列为封控区的消息,只好把回家的想法放在了一边,全身心投入科室工作。
五一期间,在科室受领核酸大采紧急任务后,钱会连夜和护士长安排科室人员,直到凌晨收到具体任务后,她第一时间逐人打电话通知到位,清晨五点又组织人员带队出发,回到科里又安排次日外出大采人员名单上报,忙完已是深夜。此时,打开手机首先看到的是工会领导发来的:“听说你家人被隔离,自己还坚持在抗疫一线持续工作,辛苦了!无论是家里还是个人如有困难请及时和组织说。”的问候短信,还有家人发来的“忙吧,我们睡了,你注意安全,早点休息,不用回复”的信息。
“公公会时不时给我发来两宝贝的照片,让我放心。”钱会连续加班十多天,有时累的坐到采集点椅子上就睡着了,但是她说,组织的关怀和家人的理解让她感到无比的安心和开心。
“我认为战疫就是最好练兵场,也是无硝烟的战场,作为党员,一名军嫂,首先要从我做起,克服一切困难,以身作则,带着骨科二的家人们一起抗疫,为了能早日打赢这场无硝烟的仗。”钱会说,身穿这身白衣,把平凡的事情做的不平凡,才是医护人员工作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这个春夏之交,疫情防控一线,无数医护“大白”义无反顾地用平凡的实际行动,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用坚守,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让我们看到了疫情阴霾之下的爱与光,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孟竹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