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秋分”:桂蕊伴秋色,寒暑喜均平

时间:2021-09-23 18:43:57来源:新华网作者:周润健

新华社天津9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23日3时21分将迎来“秋分”节气。此时节,天高云淡,露冷风清,凫雁高去,桂蕊飘香。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的开始。“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不但等分了昼夜,而且平分了春、秋二季,因此命名为“春分”和“秋分”。

“秋分”一到,标志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昼短夜长、凉意日浓,特别是夜晚,一夜凉过一夜,再加上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一次次的降水过程,气温也随之下降,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节,蛰虫开始筑巢准备冬眠,大雁、燕子等候鸟也成群结队从塞北飞往江南。

“秋分”时节,虽然气温逐渐降低,但金风送爽,空气清新,谷穗低垂,果树飘香,到处弥漫着成熟的喜悦,因为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又来到了。

“2018年,国家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至今已历三届。随着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全国各地又将展开一系列具有地域和民俗特征的庆祝活动,一幅幅‘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美丽画卷,将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开。”罗澍伟说。

随着“秋分”的到来,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昼夜温差加大,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加被,一方面还要依个人身体状况,开始耐寒锻炼,即民间所说的“春捂秋冻”;与“白露”时节的防“温燥”不同,“秋分”时节需防“凉燥”,宜常食甘润生津和清降肺气的新鲜果蔬,如苹果、秋梨、柑橘、柿子、山楂、葡萄、百合、莲子、银耳等;此时节,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因此宜早睡早起,多选慢跑、瑜伽、太极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以提升阳气,抵御病邪;由于日照逐渐减少,人的情绪往往受到影响,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养,以喜胜忧。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自然    
0
天下轶闻

“秋分”:桂蕊伴秋色,寒暑喜均平

时间:2021-09-23 18:43:5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润健

新华社天津9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9月23日3时21分将迎来“秋分”节气。此时节,天高云淡,露冷风清,凫雁高去,桂蕊飘香。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的开始。“秋分”和“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不但等分了昼夜,而且平分了春、秋二季,因此命名为“春分”和“秋分”。

“秋分”一到,标志着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昼短夜长、凉意日浓,特别是夜晚,一夜凉过一夜,再加上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一次次的降水过程,气温也随之下降,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此时节,蛰虫开始筑巢准备冬眠,大雁、燕子等候鸟也成群结队从塞北飞往江南。

“秋分”时节,虽然气温逐渐降低,但金风送爽,空气清新,谷穗低垂,果树飘香,到处弥漫着成熟的喜悦,因为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又来到了。

“2018年,国家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至今已历三届。随着第四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全国各地又将展开一系列具有地域和民俗特征的庆祝活动,一幅幅‘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的美丽画卷,将在大江南北徐徐铺开。”罗澍伟说。

随着“秋分”的到来,公众应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昼夜温差加大,一方面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加被,一方面还要依个人身体状况,开始耐寒锻炼,即民间所说的“春捂秋冻”;与“白露”时节的防“温燥”不同,“秋分”时节需防“凉燥”,宜常食甘润生津和清降肺气的新鲜果蔬,如苹果、秋梨、柑橘、柿子、山楂、葡萄、百合、莲子、银耳等;此时节,人体的“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因此宜早睡早起,多选慢跑、瑜伽、太极等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以提升阳气,抵御病邪;由于日照逐渐减少,人的情绪往往受到影响,要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养,以喜胜忧。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