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3个小故事感受“四渡赤水”的历史温度

时间:2021-02-06 18:48:14来源:四川日报作者:王珍力

原标题:3个小故事感受“四渡赤水”的历史温度

讲述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讲解员 杨平

1935年1月至3月,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演绎了长征中光彩神奇的军事篇章——“四渡赤水”。其中,红军第二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都是在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口一带。就让我们通过3个小故事感受历史的温度。

故事一:打土豪分田地

古蔺东南部的回龙场有个叫“云庄”的寨子,内有亭台楼阁,外有高大石墙,环绕护庄水壕,还安放两门大铁炮,扼守当年川黔大道的隘口。正是倚仗着“地利”,“云庄”主人、当地反动民团长官曾庶凡多年来一直压榨乡邻、为祸一方。1935年,在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当地时,便遭到来自“云庄”的袭击。

于是,在二渡赤水期间,红军于1935年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于次日傍晚越壕翻墙,攻入寨中。战斗中,反动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17日,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镇压了“云庄”里作恶多端的大管家等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故事二: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适逢当地贫农方少周69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红军营长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了出来给方母熬汤。

服了参汤后,方母病情大有好转。老人的命保住了,方少周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后来,这位红军营长随部队开拔离开了太平镇,但方家几代人始终念念不忘其“赠参救母”的恩情。

故事三:开仓分盐

在军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老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即便许多人干起“背盐工”,每天辛苦劳作,但盐依然是“奢侈品”。以至于在古蔺县二郎镇,当地还有首民谣:“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

1935年2月18日,一支红军部队攻克二郎镇。在军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红军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会上,贫困老百姓纷纷揭露反动势力的剥削压迫,并表达对吃盐的渴望。

第二天,红军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老百姓。随后,红军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经过三天三夜,待分盐完毕后,这支红军部队才渡过赤水河,跟随主力再入黔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魏冯 整理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社会    
0
天下轶闻

3个小故事感受“四渡赤水”的历史温度

时间:2021-02-06 18:48:1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王珍力

原标题:3个小故事感受“四渡赤水”的历史温度

讲述人: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讲解员 杨平

1935年1月至3月,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化被动为主动,演绎了长征中光彩神奇的军事篇章——“四渡赤水”。其中,红军第二次、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都是在古蔺县太平镇太平渡口一带。就让我们通过3个小故事感受历史的温度。

故事一:打土豪分田地

古蔺东南部的回龙场有个叫“云庄”的寨子,内有亭台楼阁,外有高大石墙,环绕护庄水壕,还安放两门大铁炮,扼守当年川黔大道的隘口。正是倚仗着“地利”,“云庄”主人、当地反动民团长官曾庶凡多年来一直压榨乡邻、为祸一方。1935年,在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当地时,便遭到来自“云庄”的袭击。

于是,在二渡赤水期间,红军于1935年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于次日傍晚越壕翻墙,攻入寨中。战斗中,反动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17日,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镇压了“云庄”里作恶多端的大管家等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故事二: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适逢当地贫农方少周69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红军营长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了出来给方母熬汤。

服了参汤后,方母病情大有好转。老人的命保住了,方少周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后来,这位红军营长随部队开拔离开了太平镇,但方家几代人始终念念不忘其“赠参救母”的恩情。

故事三:开仓分盐

在军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老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即便许多人干起“背盐工”,每天辛苦劳作,但盐依然是“奢侈品”。以至于在古蔺县二郎镇,当地还有首民谣:“好个二郎滩,四面都是山,天天背盐巴,顿顿菜汤淡。”

1935年2月18日,一支红军部队攻克二郎镇。在军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红军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会上,贫困老百姓纷纷揭露反动势力的剥削压迫,并表达对吃盐的渴望。

第二天,红军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老百姓。随后,红军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经过三天三夜,待分盐完毕后,这支红军部队才渡过赤水河,跟随主力再入黔北。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魏冯 整理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