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女神
吉娜羌寨。
资料图片
横贯东西的龙门山脉群峰起伏,层层叠叠,如同浓淡相宜的切片。进入北川羌族自治县,两侧的山体渐渐抬高,巨大且厚重,仿佛一尊尊坐立的黑狮。山间道路逼仄,视线瞬间有些局促起来。行进其中,两边山峰矗立,苍劲凌厉,山间流岚缭绕,忽浓忽淡,仿佛置身一幅墨迹未干的山水画中。
吉娜羌寨,是从绵阳进入北川的第一个村庄,被誉为“北川第一村”。吉娜羌寨不大,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的石头房沿着山坡散落。吉娜羌寨仿佛是从石头上长出来的。房子全用石头砌成,羌楼的墙壁上满满镶嵌着白色的碎石。整个村寨犹如一座童话般的石头城堡,处处透出石的骨感和山的硬朗。当地羌族百姓说,羌族的祖先曾用白石头打败了敌人的部落,后来白石头就被羌族人奉为圣物,成为镇宅之器。
羌人以大山为家,几千年的羌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装点着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羌楼的顶层或半层顶楼的位置,一般都修建有观景台,有的还有红漆木质的美人靠。屋檐下,小窗前,彩色的羌旗和喜庆的红灯笼,透出一种新生活的喜悦。整个村子高低错落,既有聚族而居的规整,也有自成一家的性格。
碉楼是羌族人对寄居云朵的向往。《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2000年来未曾改变。吉娜羌寨的碉楼是四角碉楼,足有十多层楼高,立在村口的空地上,巍峨伟岸,俨然一个壮实的羌族汉子。碉楼用细碎的青石层层垒砌,每一块都严丝合缝;四边棱角齐整,笔直如墨线。碉楼上方挂着硕大的羊头骨,正面“羌乡第一寨”几个遒劲有力的金字,更透出一种“城头残月势如弓”的气势来。
山中水汽氤氲,每一口呼吸都是湿漉漉的。也许山中的时间也被这浸湿的空气胶凝了,山外已是草枯树黄的冬季,吉娜羌寨却一片生机盎然。毛竹青葱叠翠,银杏一身高调的黄,茂盛而矮小的枇杷树飞花点点。远处,房子和果木在山雾中影影绰绰。
冬月的山间寒气逼人,寨子里除了我们一行,几乎没有其他游客。路旁,一棵葳蕤的黄葛树在烟雨中静立着,在深绿的树叶掩映下,挂满树枝的羌红顿时令人精神振奋。树旁有一家人开着店门,门口一架花车上摆满了各种羌族特色商品以及从山上挖来的各种食材药材。见我们围上来,一位正在烤火的羌族妇女直起身,双手叠着搭在胸前,一脸憨厚的笑。她并不刻意招徕,也不兜售,只是在我们叽叽喳喳的询问中,认真回答着:猪肉是自家养的猪,灵芝是山上采的,苞谷酒是自家酿的,那苞谷棒子还堆在那呢。
谁也不曾忘记,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小羌寨曾经历过那场灾难。在“5·12”大地震中,这个原名“猫儿石村”的原始羌寨遭受重创,71户人家中有69户房屋倒塌,26人遇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寨重建,280多名幸免于难的原羌寨居民搬进新寨,更名为“吉娜羌寨”。“吉娜”是羌族神话传说中美丽女神的名字,寓意重建后的村寨永远安康幸福,美丽如画。浴火重生的吉娜羌寨成了一处旅游胜地,羌民们开饭店、开民宿,经营羌菜馆、农家乐,销售羌绣和土特产,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也让大山里独有的蓝天白云、青峰雾气接了人间地气。
晚饭后,为了欢迎游客,羌民在坝子上燃起一堆篝火。猩红的火舌蹿到半空,点亮了山里的夜;身着羌族服饰的男女围着篝火,踩着明快的民族音乐节奏跳起锅庄。看着热情的羌族朋友,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随着清脆嘹亮的羌族调子手舞足蹈。幸福和欢乐萦绕在村寨上空,穿透了山谷的深邃,抹平了每一块石头的尖锋。
我在想,很多时候,善良的羌族人只默默地与空山对话,与云朵耳语,与石头握手言和,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也许舞蹈和歌唱是他们最透彻的表达方式。
翌日,我们离开了吉娜羌寨。一回眸,渐渐消失在山岚中的吉娜羌寨,仿佛飘逸在大山深处的神女。(郭发仔)
大山深处的女神
时间:2021-02-01 18:31: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郭发仔
吉娜羌寨。
资料图片
横贯东西的龙门山脉群峰起伏,层层叠叠,如同浓淡相宜的切片。进入北川羌族自治县,两侧的山体渐渐抬高,巨大且厚重,仿佛一尊尊坐立的黑狮。山间道路逼仄,视线瞬间有些局促起来。行进其中,两边山峰矗立,苍劲凌厉,山间流岚缭绕,忽浓忽淡,仿佛置身一幅墨迹未干的山水画中。
吉娜羌寨,是从绵阳进入北川的第一个村庄,被誉为“北川第一村”。吉娜羌寨不大,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的石头房沿着山坡散落。吉娜羌寨仿佛是从石头上长出来的。房子全用石头砌成,羌楼的墙壁上满满镶嵌着白色的碎石。整个村寨犹如一座童话般的石头城堡,处处透出石的骨感和山的硬朗。当地羌族百姓说,羌族的祖先曾用白石头打败了敌人的部落,后来白石头就被羌族人奉为圣物,成为镇宅之器。
羌人以大山为家,几千年的羌族文化传统和精神,装点着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羌楼的顶层或半层顶楼的位置,一般都修建有观景台,有的还有红漆木质的美人靠。屋檐下,小窗前,彩色的羌旗和喜庆的红灯笼,透出一种新生活的喜悦。整个村子高低错落,既有聚族而居的规整,也有自成一家的性格。
碉楼是羌族人对寄居云朵的向往。《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2000年来未曾改变。吉娜羌寨的碉楼是四角碉楼,足有十多层楼高,立在村口的空地上,巍峨伟岸,俨然一个壮实的羌族汉子。碉楼用细碎的青石层层垒砌,每一块都严丝合缝;四边棱角齐整,笔直如墨线。碉楼上方挂着硕大的羊头骨,正面“羌乡第一寨”几个遒劲有力的金字,更透出一种“城头残月势如弓”的气势来。
山中水汽氤氲,每一口呼吸都是湿漉漉的。也许山中的时间也被这浸湿的空气胶凝了,山外已是草枯树黄的冬季,吉娜羌寨却一片生机盎然。毛竹青葱叠翠,银杏一身高调的黄,茂盛而矮小的枇杷树飞花点点。远处,房子和果木在山雾中影影绰绰。
冬月的山间寒气逼人,寨子里除了我们一行,几乎没有其他游客。路旁,一棵葳蕤的黄葛树在烟雨中静立着,在深绿的树叶掩映下,挂满树枝的羌红顿时令人精神振奋。树旁有一家人开着店门,门口一架花车上摆满了各种羌族特色商品以及从山上挖来的各种食材药材。见我们围上来,一位正在烤火的羌族妇女直起身,双手叠着搭在胸前,一脸憨厚的笑。她并不刻意招徕,也不兜售,只是在我们叽叽喳喳的询问中,认真回答着:猪肉是自家养的猪,灵芝是山上采的,苞谷酒是自家酿的,那苞谷棒子还堆在那呢。
谁也不曾忘记,这个偏安一隅的小小羌寨曾经历过那场灾难。在“5·12”大地震中,这个原名“猫儿石村”的原始羌寨遭受重创,71户人家中有69户房屋倒塌,26人遇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寨重建,280多名幸免于难的原羌寨居民搬进新寨,更名为“吉娜羌寨”。“吉娜”是羌族神话传说中美丽女神的名字,寓意重建后的村寨永远安康幸福,美丽如画。浴火重生的吉娜羌寨成了一处旅游胜地,羌民们开饭店、开民宿,经营羌菜馆、农家乐,销售羌绣和土特产,大批游客慕名前来,也让大山里独有的蓝天白云、青峰雾气接了人间地气。
晚饭后,为了欢迎游客,羌民在坝子上燃起一堆篝火。猩红的火舌蹿到半空,点亮了山里的夜;身着羌族服饰的男女围着篝火,踩着明快的民族音乐节奏跳起锅庄。看着热情的羌族朋友,我们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随着清脆嘹亮的羌族调子手舞足蹈。幸福和欢乐萦绕在村寨上空,穿透了山谷的深邃,抹平了每一块石头的尖锋。
我在想,很多时候,善良的羌族人只默默地与空山对话,与云朵耳语,与石头握手言和,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也许舞蹈和歌唱是他们最透彻的表达方式。
翌日,我们离开了吉娜羌寨。一回眸,渐渐消失在山岚中的吉娜羌寨,仿佛飘逸在大山深处的神女。(郭发仔)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