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鄱湖有鹤

时间:2021-01-25 09:20:34来源:新华网作者:程迪 陈毓珊

新华社南昌1月24日电 题:鄱湖有鹤

新华社记者程迪 陈毓珊

又是鄱湖鹤来时。每年全球98%的白鹤跨越万水千山,抵达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越冬。

寒风猎猎,记者冬巡鄱阳湖区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人鸟相处愈加和谐,白鹤的“生活圈”“朋友圈”和“粉丝圈”正发生新变化。

一只白鹤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上空飞翔(2020年1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生活圈”延展: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鄱阳湖畔,寒意被朝阳渐渐驱散。江西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的千余亩稻田里,2000多只白鹤正悠然觅食。

“今早白鹤距离人最近不到20米!”余干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雷小勇惊喜地说,巡护候鸟20年,没想过人可以离白鹤这么近,“早年哪有那么好,用望远镜也很难看到一只。”

白鹤,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的“活化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原有东、中、西3条迁徙路线的白鹤种群,只剩下前往鄱阳湖区越冬的东部迁徙路线。

1980年,科研人员在鄱阳湖发现白鹤越冬种群。91只、140只、3000多只……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鹤群生性机警,在一个地方被惊扰过,就再也不会去那里。”北京林业大学鹤类保护专家郭玉民说。

从难得一见到近在眼前,观测距离由远及近的背后,是白鹤对人类的信任与日俱增。

“这些年白鹤胆子变大,活动半径也越来越大,从保护区向周边农田、藕塘等区域延伸。”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伍旭东说,白鹤“生活圈”不断延展,是数千万赣鄱儿女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

白鹤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湿地中栖息觅食(2020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朋友圈”壮大:各界倾力守护

岁月流逝,75岁的李春如成为“鸟医”已有39个春秋。救治过的数万只候鸟里,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一只白鹤。

“我在田边走,它在后边走;我对他讲话,它对我唱歌。”小白鹤康复后,李春如舍不得却又担心它家化,2016年1月6日忍痛放飞了它。

不仅是李春如这样的候鸟医生,巡护员、科研人员、护鸟志愿者……近年来,白鹤“朋友圈”不断壮大。

被称为“白鹤妈妈”的志愿者周海燕,每年入秋后,习惯守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田旁,望向北方的天空,如母亲等待游子。

“担心‘孩子们’吃不饱,早早就备好了食物。”周海燕说,在政府支持下,藕田已扩大到千余亩,每年来此越冬的白鹤稳定在1000只以上。

从“医食”到“住行”,人们倾力护航白鹤等候鸟越冬。

救治病伤候鸟、开展环保宣传、参与湖区巡护……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湖区群众参与到白鹤等候鸟保护工作中。

在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白鹤在稻田里嬉戏(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粉丝圈”扩容:高票当选“省鸟”

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观鸟摄影棚里,按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3片藕塘边聚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摄影爱好者。

“那对是热恋中的‘小情侣’,形影不离;旁边两只打得不亦乐乎,是为争食。”从上海赶来的游客詹宜青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轻声对记者说。

40年前,詹宜青在这里度过数年知青生活,“以前务农时,头顶上有很多鸟。”

故地重游,心境截然不同。看到近在眼前的白鹤,他擦拭眼角的泪痕:“这里与20世纪70年代反差很大,变得很美,我看到这些鸟儿心里激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更多人关注候鸟,关注白鹤。2019年江西“省鸟”公众评选中,不断扩容“粉丝圈”让白鹤在570多种鸟类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江西“省鸟”。

如今,鄱阳湖这一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已成为白鹤等越冬候鸟的美好家园。(参与记者:张璇、郭丰庆)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自然    
0
天下轶闻

鄱湖有鹤

时间:2021-01-25 09:20: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程迪 陈毓珊

新华社南昌1月24日电 题:鄱湖有鹤

新华社记者程迪 陈毓珊

又是鄱湖鹤来时。每年全球98%的白鹤跨越万水千山,抵达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越冬。

寒风猎猎,记者冬巡鄱阳湖区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人鸟相处愈加和谐,白鹤的“生活圈”“朋友圈”和“粉丝圈”正发生新变化。

一只白鹤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上空飞翔(2020年1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生活圈”延展:活动半径越来越大

鄱阳湖畔,寒意被朝阳渐渐驱散。江西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的千余亩稻田里,2000多只白鹤正悠然觅食。

“今早白鹤距离人最近不到20米!”余干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雷小勇惊喜地说,巡护候鸟20年,没想过人可以离白鹤这么近,“早年哪有那么好,用望远镜也很难看到一只。”

白鹤,地球上生存了6000万年的“活化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原有东、中、西3条迁徙路线的白鹤种群,只剩下前往鄱阳湖区越冬的东部迁徙路线。

1980年,科研人员在鄱阳湖发现白鹤越冬种群。91只、140只、3000多只……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鄱阳湖白鹤越冬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鹤群生性机警,在一个地方被惊扰过,就再也不会去那里。”北京林业大学鹤类保护专家郭玉民说。

从难得一见到近在眼前,观测距离由远及近的背后,是白鹤对人类的信任与日俱增。

“这些年白鹤胆子变大,活动半径也越来越大,从保护区向周边农田、藕塘等区域延伸。”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伍旭东说,白鹤“生活圈”不断延展,是数千万赣鄱儿女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果。

白鹤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湿地中栖息觅食(2020年12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朋友圈”壮大:各界倾力守护

岁月流逝,75岁的李春如成为“鸟医”已有39个春秋。救治过的数万只候鸟里,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一只白鹤。

“我在田边走,它在后边走;我对他讲话,它对我唱歌。”小白鹤康复后,李春如舍不得却又担心它家化,2016年1月6日忍痛放飞了它。

不仅是李春如这样的候鸟医生,巡护员、科研人员、护鸟志愿者……近年来,白鹤“朋友圈”不断壮大。

被称为“白鹤妈妈”的志愿者周海燕,每年入秋后,习惯守在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田旁,望向北方的天空,如母亲等待游子。

“担心‘孩子们’吃不饱,早早就备好了食物。”周海燕说,在政府支持下,藕田已扩大到千余亩,每年来此越冬的白鹤稳定在1000只以上。

从“医食”到“住行”,人们倾力护航白鹤等候鸟越冬。

救治病伤候鸟、开展环保宣传、参与湖区巡护……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湖区群众参与到白鹤等候鸟保护工作中。

在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垦殖场,白鹤在稻田里嬉戏(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粉丝圈”扩容:高票当选“省鸟”

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观鸟摄影棚里,按快门的“咔嚓”声此起彼伏。

3片藕塘边聚集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摄影爱好者。

“那对是热恋中的‘小情侣’,形影不离;旁边两只打得不亦乐乎,是为争食。”从上海赶来的游客詹宜青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轻声对记者说。

40年前,詹宜青在这里度过数年知青生活,“以前务农时,头顶上有很多鸟。”

故地重游,心境截然不同。看到近在眼前的白鹤,他擦拭眼角的泪痕:“这里与20世纪70年代反差很大,变得很美,我看到这些鸟儿心里激动。”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更多人关注候鸟,关注白鹤。2019年江西“省鸟”公众评选中,不断扩容“粉丝圈”让白鹤在570多种鸟类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江西“省鸟”。

如今,鄱阳湖这一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已成为白鹤等越冬候鸟的美好家园。(参与记者:张璇、郭丰庆)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