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时间:2021-01-09 15:05:36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杨宗盛

    图为《灵渠文献粹编》手稿及资料捐赠仪式。 黄飞霖 摄

中新网桂林1月9日电(杨宗盛)始建于秦代的广西兴安灵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1月8日,由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唐兆民编撰,汇集两千多年灵渠历史文化的遗存手稿《灵渠文献粹编》公开发布,并由唐兆民家属捐赠给桂林图书馆馆藏。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37.4公里,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还在延续,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卅载青灯知苦乐,一篇黄卷荟矶珠。”捐赠现场,唐兆民儿子唐丁宁回忆其父亲用四十年时间艰辛编撰《灵渠文献粹编》出版后的感慨原话。

唐丁宁说,父亲走遍灵渠两岸及相关山川源流,了解灵渠陡门的存废、通航灌溉现状。走访当年的渠目、陡军,了解灵渠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前后四十余年一如既往、契而不舍,并经常柱着拐杖步行二、三公里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收集整理出从秦汉到民国的有关灵渠的资料,通过抄录、增删、校勘等方法,用笔和一迭迭稿纸,一笔一划完成几十万字反复誊抄,编辑出两本《灵渠资料辑要》,经进一步精删后,最后集结成册定名《灵渠文献粹编》。他在完成该书付印出版时,年己七旬。

据介绍,《灵渠文献粹编》共摘录历史文献中有关灵渠资料397条,时间跨度却从汉代到民国2千多年,出自146个不同典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出版物种类。其中有经典史书、地方志,类书等,也包括游记、诗集、辞典及各类杂记、地理志、水经,同时还有地图、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拓本等。

唐丁宁表示,他们之所以将父亲在编撰这本书时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历次写作手稿,以及其它有关灵渠的论述文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馆藏,是完成父亲“把资料通过图书馆提供给更广大的灵渠研究者使用”的遗愿,既为地方文献寻找到合适的归宿,也为现当代灵渠研究者保存研究资料。

“唐兆民先生生长于灵渠之畔,怀着对灵渠的乡情眷恋,从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汇集出关于灵渠的文献资料,并编纂成书。这是灵渠历史资料的首次系统汇集成书,它开创了灵渠研究的新局面。”桂林图书馆副馆长曹旻表示,《灵渠文献粹编》编撰手稿极具地方特色和文献价值,将进一步丰富现有馆藏,完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这对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桂林图书馆将妥善收藏和保存好这批资料,并加以开发推介,提供给广大的读者和研究者使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视点    
0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时间:2021-01-09 15:05: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宗盛

    图为《灵渠文献粹编》手稿及资料捐赠仪式。 黄飞霖 摄

中新网桂林1月9日电(杨宗盛)始建于秦代的广西兴安灵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1月8日,由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唐兆民编撰,汇集两千多年灵渠历史文化的遗存手稿《灵渠文献粹编》公开发布,并由唐兆民家属捐赠给桂林图书馆馆藏。



灵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37.4公里,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历经两千多年,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还在延续,2018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卅载青灯知苦乐,一篇黄卷荟矶珠。”捐赠现场,唐兆民儿子唐丁宁回忆其父亲用四十年时间艰辛编撰《灵渠文献粹编》出版后的感慨原话。

唐丁宁说,父亲走遍灵渠两岸及相关山川源流,了解灵渠陡门的存废、通航灌溉现状。走访当年的渠目、陡军,了解灵渠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前后四十余年一如既往、契而不舍,并经常柱着拐杖步行二、三公里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收集整理出从秦汉到民国的有关灵渠的资料,通过抄录、增删、校勘等方法,用笔和一迭迭稿纸,一笔一划完成几十万字反复誊抄,编辑出两本《灵渠资料辑要》,经进一步精删后,最后集结成册定名《灵渠文献粹编》。他在完成该书付印出版时,年己七旬。

据介绍,《灵渠文献粹编》共摘录历史文献中有关灵渠资料397条,时间跨度却从汉代到民国2千多年,出自146个不同典籍,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出版物种类。其中有经典史书、地方志,类书等,也包括游记、诗集、辞典及各类杂记、地理志、水经,同时还有地图、绘画,摩崖石刻和碑刻拓本等。

唐丁宁表示,他们之所以将父亲在编撰这本书时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历次写作手稿,以及其它有关灵渠的论述文手稿等珍贵文献捐赠馆藏,是完成父亲“把资料通过图书馆提供给更广大的灵渠研究者使用”的遗愿,既为地方文献寻找到合适的归宿,也为现当代灵渠研究者保存研究资料。

“唐兆民先生生长于灵渠之畔,怀着对灵渠的乡情眷恋,从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汇集出关于灵渠的文献资料,并编纂成书。这是灵渠历史资料的首次系统汇集成书,它开创了灵渠研究的新局面。”桂林图书馆副馆长曹旻表示,《灵渠文献粹编》编撰手稿极具地方特色和文献价值,将进一步丰富现有馆藏,完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这对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桂林图书馆将妥善收藏和保存好这批资料,并加以开发推介,提供给广大的读者和研究者使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完)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