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秋粮收获接近八成,丰收已成定局—— 金秋季,粮食丰收有底气(倾听·关注粮食安全)

时间:2020-10-27 19:02:2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 郁静娴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在粮食生产环节,如何利用好现代农业技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收获流通环节,如何实现颗粒归仓、节粮减损?在粮食消费环节,如何制止餐饮浪费、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只有在全链条增产量、减损失,才能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编  者

           

核心阅读

夏粮丰收到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从播种、田管,到收获、销售,各地纷纷“出招”抗灾害、保生产,农技服务下田到户、农机设备高效运转、粮食收购优质优价,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又到一年金秋季。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全国夏粮产量增长0.9%,早稻增长3.9%,同期合计比上年增产45亿斤,目前已经丰收到手。

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七成以上,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从全国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当前秋粮收获已近八成,进度总体与去年同期相当。其中,西南、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收获过八成,进度同比略快;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过六成,东北地区收获近八成。金秋时节,粮食丰收底气足。

农技下田,服务到户,增强抗灾能力

前段时间,河南封丘县赵岗镇科丰家庭农场的当家人赵书美每天都在玉米地里忙碌,不时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去年,按照县里指导的玉米双粒播种技术试种,单产增加了100公斤!今年我还按这个法子种,得记下关键时期的数据,把田间管理做精细。”

粮食生产环环紧扣,为了保障秋粮丰收,各地抓紧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进行线上线下咨询指导,把抗灾手段和稳产增产技术送到一块块粮田。

江苏泰兴不久前对全市水稻田块开展了第四次病虫害总体防治。“我们加强了病虫测报及会商,采取总体战,做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泰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徐优良说。

8月底至9月上旬,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台风。秋粮生产的大头在东北,气候条件是否会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深入调研论证,及时出台《东北地区倒伏玉米机收技术指引》,指导东北地区科学有序开展倒伏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

“由于及时采取排水、晾晒、抢收、烘干等措施,台风对全省粮食生产影响有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闫平分析,发生倒伏时,北部地区95%以上水稻进入完熟期,成熟较晚的南部地区也有80%以上水稻进入完熟期,倒伏影响程度较轻。目前,倒伏的作物已基本收获完成,预计月底前大面积收获可以基本结束。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温光条件正常,有利于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和秋收秋种。”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今年汛情区域相对集中,受灾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技术保障增强、抗灾减灾到位,水稻有望灾年实现丰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产能基础

9月下旬,连着几天一大早,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种粮大户郭海生来到沿溪村的高标准农田,站在机耕道上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今年,他在镇里流转了2800亩土地种植双季稻。

“田地质量好,越种越有劲头!”郭海生说。过去,流转来的不少地块零碎分散,大型机械无法进出,人工成本怎么也降不下来,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只能挣一二百元。随着当地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加快,小丘变大丘,农田成了“一掌平”。

郭海生说,有了高标准农田,大型农机进出方便,一亩水稻连收带运,只需300多元,亩均产量比过去高出80—100斤。眼下晚稻已经开镰,“双季稻一田双收,每亩地一年纯收入六七百元没问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推进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能够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基础。”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表示,从各地耕作情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效果明显。

几场台风过去,看到一株株大豆茎秆挺拔、豆荚饱满,黑龙江海伦市经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孙安富松了口气,“之前担心会倒伏,好在影响不大。”

一台台现代化农机装备,成了抗灾夺丰收的重要支撑。今年播种前,合作社利用装有无人驾驶导航系统的联合整地机,起垄又直又匀;播种时用1.1米大垄双行播种机,出苗后根系扎得深,有助于抗倒伏。“估计今年亩均产量在330—350斤,跟去年基本持平。”孙安富说。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秋粮收获正忙,各地机收作业有序推进。安徽今年秋收秋种投入各类农机具330万台套;山东莱西市今年推广玉米机械籽粒收获,促进节本增效。

订单收购,优质优价,促进农户增收

随着夏粮上市,小麦、早稻陆续启动政策性托市收购和市场化销售。截至8月底,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26万吨、早籼稻累计收购4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分别为615万吨、40.5万吨。

优质优价,成为今年夏粮收购的一大亮点。位于山东沂南县的信和沂雪食品有限公司的面粉生产车间,生产优质面粉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

“今年收上来的小麦品质过硬,每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司总经理李秀玲介绍,企业采用订单合作模式,在大庄、辛集两个乡镇建立了1.3万亩高筋小麦种植基地,从种到收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2750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据监测,今年9月份,主产区小麦均价约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3至5分钱;部分优质品种价格在1.27元以上,较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近期麦价稳中走高,并逐步趋稳。“这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品种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秋粮生产一线,绿色优质作物正飘香田野。在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鑫隆农场,1200亩玉米、500亩绿色水稻挺拔壮实,相继进入收获季。

年年种粮,种什么?怎么种?农场总经理王占友介绍,在玉米种植上,他选择的是本土优质品种“登海605”,“不但根系发达、抗倒伏,而且棒大粒深,亩产量能到1300斤”;水稻采用的是绿色种植模式,坚持施加有机肥和生态农药,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一斤能比普通大米贵上近一倍。

“优质优价,这是市场基本规律,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王秀东说。目前,全国已涌现出300多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领小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07 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社会    
0
天下轶闻

秋粮收获接近八成,丰收已成定局—— 金秋季,粮食丰收有底气(倾听·关注粮食安全)

时间:2020-10-27 19:02: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郁静娴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在粮食生产环节,如何利用好现代农业技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收获流通环节,如何实现颗粒归仓、节粮减损?在粮食消费环节,如何制止餐饮浪费、提高粮食利用效率?只有在全链条增产量、减损失,才能为保障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各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

——编  者

           

核心阅读

夏粮丰收到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从播种、田管,到收获、销售,各地纷纷“出招”抗灾害、保生产,农技服务下田到户、农机设备高效运转、粮食收购优质优价,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又到一年金秋季。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全国夏粮产量增长0.9%,早稻增长3.9%,同期合计比上年增产45亿斤,目前已经丰收到手。

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七成以上,是全年粮食生产的重中之重。“从全国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当前秋粮收获已近八成,进度总体与去年同期相当。其中,西南、黄淮海和西北地区收获过八成,进度同比略快;长江中下游地区收获过六成,东北地区收获近八成。金秋时节,粮食丰收底气足。

农技下田,服务到户,增强抗灾能力

前段时间,河南封丘县赵岗镇科丰家庭农场的当家人赵书美每天都在玉米地里忙碌,不时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去年,按照县里指导的玉米双粒播种技术试种,单产增加了100公斤!今年我还按这个法子种,得记下关键时期的数据,把田间管理做精细。”

粮食生产环环紧扣,为了保障秋粮丰收,各地抓紧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进行线上线下咨询指导,把抗灾手段和稳产增产技术送到一块块粮田。

江苏泰兴不久前对全市水稻田块开展了第四次病虫害总体防治。“我们加强了病虫测报及会商,采取总体战,做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泰兴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徐优良说。

8月底至9月上旬,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台风。秋粮生产的大头在东北,气候条件是否会对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深入调研论证,及时出台《东北地区倒伏玉米机收技术指引》,指导东北地区科学有序开展倒伏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

“由于及时采取排水、晾晒、抢收、烘干等措施,台风对全省粮食生产影响有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所研究员闫平分析,发生倒伏时,北部地区95%以上水稻进入完熟期,成熟较晚的南部地区也有80%以上水稻进入完熟期,倒伏影响程度较轻。目前,倒伏的作物已基本收获完成,预计月底前大面积收获可以基本结束。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温光条件正常,有利于秋粮作物产量形成和秋收秋种。”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今年汛情区域相对集中,受灾程度最大的是早稻,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技术保障增强、抗灾减灾到位,水稻有望灾年实现丰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产能基础

9月下旬,连着几天一大早,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种粮大户郭海生来到沿溪村的高标准农田,站在机耕道上操作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今年,他在镇里流转了2800亩土地种植双季稻。

“田地质量好,越种越有劲头!”郭海生说。过去,流转来的不少地块零碎分散,大型机械无法进出,人工成本怎么也降不下来,年景好的时候,一亩地也只能挣一二百元。随着当地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加快,小丘变大丘,农田成了“一掌平”。

郭海生说,有了高标准农田,大型农机进出方便,一亩水稻连收带运,只需300多元,亩均产量比过去高出80—100斤。眼下晚稻已经开镰,“双季稻一田双收,每亩地一年纯收入六七百元没问题!”

近年来,我国每年推进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高标准农田,能够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基础。”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秀东表示,从各地耕作情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效果明显。

几场台风过去,看到一株株大豆茎秆挺拔、豆荚饱满,黑龙江海伦市经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孙安富松了口气,“之前担心会倒伏,好在影响不大。”

一台台现代化农机装备,成了抗灾夺丰收的重要支撑。今年播种前,合作社利用装有无人驾驶导航系统的联合整地机,起垄又直又匀;播种时用1.1米大垄双行播种机,出苗后根系扎得深,有助于抗倒伏。“估计今年亩均产量在330—350斤,跟去年基本持平。”孙安富说。

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秋粮收获正忙,各地机收作业有序推进。安徽今年秋收秋种投入各类农机具330万台套;山东莱西市今年推广玉米机械籽粒收获,促进节本增效。

订单收购,优质优价,促进农户增收

随着夏粮上市,小麦、早稻陆续启动政策性托市收购和市场化销售。截至8月底,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926万吨、早籼稻累计收购47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分别为615万吨、40.5万吨。

优质优价,成为今年夏粮收购的一大亮点。位于山东沂南县的信和沂雪食品有限公司的面粉生产车间,生产优质面粉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

“今年收上来的小麦品质过硬,每斤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1元。”公司总经理李秀玲介绍,企业采用订单合作模式,在大庄、辛集两个乡镇建立了1.3万亩高筋小麦种植基地,从种到收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2750家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

据监测,今年9月份,主产区小麦均价约每斤1.18元,较去年同期高3至5分钱;部分优质品种价格在1.27元以上,较普通品种高0.1元左右。近期麦价稳中走高,并逐步趋稳。“这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品种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秋粮生产一线,绿色优质作物正飘香田野。在山东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鑫隆农场,1200亩玉米、500亩绿色水稻挺拔壮实,相继进入收获季。

年年种粮,种什么?怎么种?农场总经理王占友介绍,在玉米种植上,他选择的是本土优质品种“登海605”,“不但根系发达、抗倒伏,而且棒大粒深,亩产量能到1300斤”;水稻采用的是绿色种植模式,坚持施加有机肥和生态农药,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一斤能比普通大米贵上近一倍。

“优质优价,这是市场基本规律,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王秀东说。目前,全国已涌现出300多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领小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07 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