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浅议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

时间:2020-09-24 10:44:08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作者:田万里

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正面。摄影:秦鹤敏

2000年初期的一天,我于民间发现,并收藏了一尊白石造像。后经过反复考证,终于确定下来,该雕像为宋代文财神比干造像。

该造像为乳白色,通体相对较为完整,像高约43.5厘米,线条笔挺,简洁。雕刻细腻入微,比例适当,恰到好处。像面出神入化,宁静安祥。纵观上下左右,雕刻纹饰极其精美,造像本身所蕴藏的殷商文化内涵,魅力无穷。

雕像颈部以上,颜色偏黄;纹理处有黑色物垢,沉淀已久;冠顶右侧,虽说缺了一小块儿,但经过千年的时间打磨,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似乎岁月,已经渗透肌理。

颈部以下,颜色较浅。前胸,腹部,背部及底座有多处破损,手摸上去略感粗糙。从雕像的破损情况来看,其颈部以下的破损程度及腐蚀情况,应该是埋在石灰坑里,焚烧留下的痕迹。

此类雕像传世极少,且大部分都是解放以后的臆造品,年代能够达到清末民初的,少之又少,已经很难看到了。同类型造像中,这是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件文财神比干造像,当为宋代雕刻造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从造像的服饰风格和纹理来看,其周身上下,着宋代官服;从造像的造型来看,双手挡在前胸,而非腹部,其位置正好是比干被挖掉心的位置,其形象表达准确;从雕像的材质和包浆来看,这是用当地的白石雕刻而成的,没有上千年的时间,是形不成这样的包浆的。

时任鹤壁市旅游局副局长、淇县文物旅游局长谷慧勇先生告诉笔者,目前,现有的比干造像,均为现代或当代新修雕像,不具备任何历史价值。而这尊宋代比干雕像的发现,对以后比干(林氏鼻祖)文化和朝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较早的历史依据,也把握住了其研究方向。

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侧面。摄影:秦鹤敏

史学界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比干约出生于公元前1110年(夏历四月初四),卒于公元前1047年,沬邑人。比干20岁的时候,就已升任太师辅佐帝乙,后来帝乙托孤,比干又辅佐帝辛,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商纣王。

比干就任重臣以来,从事朝政工作四十多年,多次向帝辛进言,力主发展农业、牧业、减轻税赋徭役,主张冶炼铸造,提倡富国强兵,就他所处的时代而言,比干的思想,还是很有前瞻性的,深刻而精辟,超前而独到。

其时代进入商朝晚期之后,商纣王荒淫无道,后妃乱政,时间一久,朝野内外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同时,纣王遭到了其身边重臣的强烈反对,甚至,还有人提议抓紧废除纣王帝辛,辅佐微子上台。

不料,此事在不经意之间,就像风一样刮到了纣王的耳里,一怒之下,纣王便把长兄微子贬到了微子国,做了一名诸侯,就相当于一个小官而已。

自从微子到了自己的封地以后,与父老乡亲同甘共苦,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微子国就日渐强盛起来,开始走向了繁荣,且已壮大。微子国的这一变化,突然出现在了纣王面前,朝廷上下顿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臣们如坐针毡,暗暗都在为比干捏着一把汗。纣王的想法和担心,正好与大臣们相反,表面上看似若无其事,却时时处于不安之中。

比干在辅佐纣王治理国家之时,从中看到了纣王一些荒诞之事。他远离朝政,不务正业,日夜浸淫在酒池肉林之中,醉生梦死,所以,比干就多次带他到太庙祭祀祖宗,并给他讲了历代先王许多勤政图治的故事。

可纣王认为这些治理国家的事情太苦、太累了。所以,叔叔给他讲得那些先王如何治理国家的精辟论断和思想,他根本听不进去。换句话说,他一看到叔叔张口,牙根儿就烦,甚至,还要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荒淫暴虐。

一天,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声喝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随后,比干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比如纣王赐死皇后,诛杀大臣,谪废太子以及他过于暴政的过错。

纣王一时恼羞成怒,咄咄逼人地问道:“叔叔,你为什么这么固执?”比干规劝纣王:“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纣王问道:“何为大义?”比干进一步谏而言之,说道:“夏桀不行仁政,失去了天下;我王如果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就不怕有一天丢掉了天下吗?我今进谏,正是大义之所在!”

纣王不听则罢,一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吼道:“吾问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完就命人将比干之心挖出,他拿着叔叔比干的心,在大臣面前来回走了一圈,说道:“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并摘其心!”

公元前1047年,纣王的叔叔比干,就这样被其杀害于朝歌摘星台。而且是不由分说。大臣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惋惜之时,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代忠臣比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谏臣。传说比干的心被纣王挖出之后,他忍着剧痛徒步来找微子。当他来到微子国,途径一个山坡时,见一位妇女正在挖白菜,便上前问道:“白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能活吗?”

那位妇女头也没抬,也没有看一下是谁在问她,便脱口说道:“不能活,必死!”比干不听则罢,一听妇女这么说,便对着苍天叹道:“苍天啊,我命休矣!但愿你能保佑纣王长治天下,我国强盛,我民富足!”说罢,比干便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倒在了那一位妇女的惊恐之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比干从此倒在了三千多年的传奇或传说里。比干死后,就葬在他倒下去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比干葬于朝歌城南三十五里的王畿上,那里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大土冢,就像历史的一座山头一样,不时地回望着北方的朝歌城。

那座山头回望朝歌城的目光,其实就是比干在梦里夜游的脚步,也是他迫切回归故乡的脚步啊!这些脚步踏在历史或时间上的声音,久久地回响在朝歌城的上空,如今三千多年都已经过去,我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那是比干在梦里日夜思念的故乡啊,那里有他牵挂的父母,有他牵挂的兄弟姐妹以及父老乡亲,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目光里的泪水浸透了这些乡愁......

后来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从内心认为比干是一位忠臣,就力排众议,及时地为比干封了庙宇和墓地。周武王这一高瞻远瞩的举措,《尚书武成篇》里就有清晰的记载:“武王克殿,封比干庙宇,墓地。”这是对这一历史真实的唯一记载,从此,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变换,来来往往的帝王们,他们登基后都要来比干墓地进行祭祀和修葺,让一代忠臣得到了万世传颂。

同时,周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政治统治地位,果断地采取了很多接地气的政策和措施,从各个方面安抚殷商遗民,并大赦一批被纣王囚禁的犯人。特别是在推陈出新方面,迎合了民声和民心。比如周武王多次与群臣商榷,并强力推进,随后就封商朝忠臣比干为周朝的国神。

殷商遗民对忠臣比干久久难以释怀,父老乡亲更是出于对比干的怀念或敬仰,私下便悄悄地供奉起了比干。

父老乡亲正是因为比干,已经没有了心,以后,无论什么事都是不远不近,不偏不向,不坑不骗,做买卖时才会公平交易。所以,有的人就干脆把比干当成了财神来供奉,这样的民间行为或信仰,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至今都没有发生变化。

一代忠臣比干,活成了民间的神。

 

作者简介:田万里,1963年4月出生,河南鹤壁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部分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十月》等报刊杂志。散文《华山印象》《等你归来》《你走不出这片枫林》《秀发上的女人》于2012年10月分别入选新版《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抒情卷、军旅卷、女性卷,并分别荣获“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视点    
0

浅议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

时间:2020-09-24 10:44:0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田万里

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正面。摄影:秦鹤敏

2000年初期的一天,我于民间发现,并收藏了一尊白石造像。后经过反复考证,终于确定下来,该雕像为宋代文财神比干造像。

该造像为乳白色,通体相对较为完整,像高约43.5厘米,线条笔挺,简洁。雕刻细腻入微,比例适当,恰到好处。像面出神入化,宁静安祥。纵观上下左右,雕刻纹饰极其精美,造像本身所蕴藏的殷商文化内涵,魅力无穷。

雕像颈部以上,颜色偏黄;纹理处有黑色物垢,沉淀已久;冠顶右侧,虽说缺了一小块儿,但经过千年的时间打磨,已经变得非常光滑,似乎岁月,已经渗透肌理。

颈部以下,颜色较浅。前胸,腹部,背部及底座有多处破损,手摸上去略感粗糙。从雕像的破损情况来看,其颈部以下的破损程度及腐蚀情况,应该是埋在石灰坑里,焚烧留下的痕迹。

此类雕像传世极少,且大部分都是解放以后的臆造品,年代能够达到清末民初的,少之又少,已经很难看到了。同类型造像中,这是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件文财神比干造像,当为宋代雕刻造像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从造像的服饰风格和纹理来看,其周身上下,着宋代官服;从造像的造型来看,双手挡在前胸,而非腹部,其位置正好是比干被挖掉心的位置,其形象表达准确;从雕像的材质和包浆来看,这是用当地的白石雕刻而成的,没有上千年的时间,是形不成这样的包浆的。

时任鹤壁市旅游局副局长、淇县文物旅游局长谷慧勇先生告诉笔者,目前,现有的比干造像,均为现代或当代新修雕像,不具备任何历史价值。而这尊宋代比干雕像的发现,对以后比干(林氏鼻祖)文化和朝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较早的历史依据,也把握住了其研究方向。

宋代文财神比干白石造像侧面。摄影:秦鹤敏

史学界现在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比干约出生于公元前1110年(夏历四月初四),卒于公元前1047年,沬邑人。比干20岁的时候,就已升任太师辅佐帝乙,后来帝乙托孤,比干又辅佐帝辛,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商纣王。

比干就任重臣以来,从事朝政工作四十多年,多次向帝辛进言,力主发展农业、牧业、减轻税赋徭役,主张冶炼铸造,提倡富国强兵,就他所处的时代而言,比干的思想,还是很有前瞻性的,深刻而精辟,超前而独到。

其时代进入商朝晚期之后,商纣王荒淫无道,后妃乱政,时间一久,朝野内外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同时,纣王遭到了其身边重臣的强烈反对,甚至,还有人提议抓紧废除纣王帝辛,辅佐微子上台。

不料,此事在不经意之间,就像风一样刮到了纣王的耳里,一怒之下,纣王便把长兄微子贬到了微子国,做了一名诸侯,就相当于一个小官而已。

自从微子到了自己的封地以后,与父老乡亲同甘共苦,日升而作,日落而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微子国就日渐强盛起来,开始走向了繁荣,且已壮大。微子国的这一变化,突然出现在了纣王面前,朝廷上下顿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臣们如坐针毡,暗暗都在为比干捏着一把汗。纣王的想法和担心,正好与大臣们相反,表面上看似若无其事,却时时处于不安之中。

比干在辅佐纣王治理国家之时,从中看到了纣王一些荒诞之事。他远离朝政,不务正业,日夜浸淫在酒池肉林之中,醉生梦死,所以,比干就多次带他到太庙祭祀祖宗,并给他讲了历代先王许多勤政图治的故事。

可纣王认为这些治理国家的事情太苦、太累了。所以,叔叔给他讲得那些先王如何治理国家的精辟论断和思想,他根本听不进去。换句话说,他一看到叔叔张口,牙根儿就烦,甚至,还要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荒淫暴虐。

一天,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声喝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随后,比干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比如纣王赐死皇后,诛杀大臣,谪废太子以及他过于暴政的过错。

纣王一时恼羞成怒,咄咄逼人地问道:“叔叔,你为什么这么固执?”比干规劝纣王:“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纣王问道:“何为大义?”比干进一步谏而言之,说道:“夏桀不行仁政,失去了天下;我王如果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就不怕有一天丢掉了天下吗?我今进谏,正是大义之所在!”

纣王不听则罢,一听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吼道:“吾问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完就命人将比干之心挖出,他拿着叔叔比干的心,在大臣面前来回走了一圈,说道:“少师比干妖言惑众,赐死,并摘其心!”

公元前1047年,纣王的叔叔比干,就这样被其杀害于朝歌摘星台。而且是不由分说。大臣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在惋惜之时,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都是敢怒不敢言。

一代忠臣比干,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谏臣。传说比干的心被纣王挖出之后,他忍着剧痛徒步来找微子。当他来到微子国,途径一个山坡时,见一位妇女正在挖白菜,便上前问道:“白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能活吗?”

那位妇女头也没抬,也没有看一下是谁在问她,便脱口说道:“不能活,必死!”比干不听则罢,一听妇女这么说,便对着苍天叹道:“苍天啊,我命休矣!但愿你能保佑纣王长治天下,我国强盛,我民富足!”说罢,比干便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倒在了那一位妇女的惊恐之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比干从此倒在了三千多年的传奇或传说里。比干死后,就葬在他倒下去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比干葬于朝歌城南三十五里的王畿上,那里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大土冢,就像历史的一座山头一样,不时地回望着北方的朝歌城。

那座山头回望朝歌城的目光,其实就是比干在梦里夜游的脚步,也是他迫切回归故乡的脚步啊!这些脚步踏在历史或时间上的声音,久久地回响在朝歌城的上空,如今三千多年都已经过去,我依然听得非常清晰......

那是比干在梦里日夜思念的故乡啊,那里有他牵挂的父母,有他牵挂的兄弟姐妹以及父老乡亲,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目光里的泪水浸透了这些乡愁......

后来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从内心认为比干是一位忠臣,就力排众议,及时地为比干封了庙宇和墓地。周武王这一高瞻远瞩的举措,《尚书武成篇》里就有清晰的记载:“武王克殿,封比干庙宇,墓地。”这是对这一历史真实的唯一记载,从此,无论朝代怎样更替,变换,来来往往的帝王们,他们登基后都要来比干墓地进行祭祀和修葺,让一代忠臣得到了万世传颂。

同时,周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政治统治地位,果断地采取了很多接地气的政策和措施,从各个方面安抚殷商遗民,并大赦一批被纣王囚禁的犯人。特别是在推陈出新方面,迎合了民声和民心。比如周武王多次与群臣商榷,并强力推进,随后就封商朝忠臣比干为周朝的国神。

殷商遗民对忠臣比干久久难以释怀,父老乡亲更是出于对比干的怀念或敬仰,私下便悄悄地供奉起了比干。

父老乡亲正是因为比干,已经没有了心,以后,无论什么事都是不远不近,不偏不向,不坑不骗,做买卖时才会公平交易。所以,有的人就干脆把比干当成了财神来供奉,这样的民间行为或信仰,一直延续了三千多年,至今都没有发生变化。

一代忠臣比干,活成了民间的神。

 

作者简介:田万里,1963年4月出生,河南鹤壁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部分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北京文学》《十月》等报刊杂志。散文《华山印象》《等你归来》《你走不出这片枫林》《秀发上的女人》于2012年10月分别入选新版《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抒情卷、军旅卷、女性卷,并分别荣获“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