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的缤纷“一天”
原标题:古城西安的缤纷“一天”
市民在城墙根下晨练
图片来自曲江新区微信公号
西安博物院展出的侍女俑
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市民在曲江书城内阅读
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不倒翁小姐姐”演出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编者的话——
清晨,城墙根下,戏迷们哼唱着小曲儿;中午,西安博物院里,观众安静地参观;深夜,书灯前,作家奋笔创作……在西安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文化浸润着千千万万的人,滋养着古城缤纷的每一天。
本版从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生态文化等角度,讲述12位人物的西安故事,勾勒西安繁盛的当代文化图景。
1
人物:陈彦(作家、编剧)
难忘夜景繁华
在西安工作生活了30年,令作家陈彦最难忘的还是那些关于文学的夜晚。“年轻的时候,我初到长安,每每能被那种繁华折腾得大半夜不安歇。与文友相聚,谈文学,也常到回民坊、东新街夜市上吃烤肉。”陈彦说。他记得,有一次半夜回来,发现单位大门早已上锁,就不得不越过高高的铁门翻墙进去,被看门老汉发现,呲了一顿。
现在的他不太吃夜宵了,尽管也在子时读读书,写点东西,但他如今已不敢熬夜到太晚。“长辈总是喜欢把年轻人早早摁上床,才睡着踏实,那其实是对自己好动青春的失忆和健忘。我在长安子时交朋、会友、吃喝、读书、写作几十年,离开至今,梦中还是夜长安的景象居多。一个城市,晚上总需有诸多神经末梢抖动着,要不然就没生气。”
2
人物:赵震(文物摄影师)
创作文物漫画
凌晨时分,赵震伏首案前,开始了创作:一组用漫画秦俑来表现竹简的历史与制作流程。今天,他画的是其中的“书写”部分。“一般竹简书写在竹里一面,称为‘笨’,也称蔑黄。每根简写的字数不一,有的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赵震说,别看一幅漫画尺寸不大,通常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甚至更多,这还不包括前期查阅资料的时间。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做文物摄影师20多年了,赵震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他的文物漫画最近还获得了“第二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一等奖。“创作文物漫画,是文物摄影工作的深化和转化。希望用这种方式,向更多人提供轻松的文物信息和历史知识。”
3
人物:俞孟红(西影集团总经理助理)
传承红色文化
本是一天中最疲乏的时刻,俞孟红和影片《天之阳》(暂定名)的编剧却依然铆足干劲、打起精神研讨剧本创作。他们又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直到迎来东方既白。这部主旋律影片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主线,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计划下半年开拍。“我们发扬西影精益求精的优良创作传统,秉持一颗‘匠心’,查阅翔实史料,深入延安采风,努力创作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力作。”俞孟红说。
他介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还将加快创作抗疫题材电影《爱的出口》,加快推进反映一带一路、西迁精神、秦岭及黄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题材策划,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4
人物:阎建滨(戏曲研究学者)
唱戏成为一景
和着清晨的微风和欢快的鸟鸣,阎建滨又来到环城公园晨练并和戏迷交流。他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西安古城墙和护城河中间建了环城公园,老百姓就在这里健身、跳舞、唱歌、唱戏,逐渐成为西安一景。很多戏迷组成了“自乐班”,中老年人居多,都很痴迷戏曲。虽然没有扮相、没有服装,但是配上敲梆子的,大家都兴致勃勃,轮流上场,尽自己所能演唱一些经典选段。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齐全,不仅唱秦腔,还唱豫剧、京剧等,也有不少人围观欣赏。“陕西广播电视台《大秦腔》栏目办了好几届‘十大票友’评选,我去当过几次评委。戏迷们现场对决,唱得好的大有人在!”他说。
“秦腔叫‘吼’不叫‘唱’。”阎建滨格外强调戏曲千百年来对这一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高台教化作用,“就是演古人,学贤人,做好人。”
5
人物:肖玛丽(西安交大留学生)
喜欢中国文化
旭日东升,上课铃声响起,来自安提瓜与巴布达的肖玛丽走进教室。这堂课是《中国哲学经典导读》,讲的是老子。“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依存,比如美丑、善恶、有无、长短、难易,有美才可以有丑,有难才可以有易。”当老师解释老子思想时,肖玛丽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
肖玛丽很喜欢老子思想,喜欢中国文化。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从和爸爸一起看中国电影开始的。2016年,她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来之前,我不知道西安的名字和地理方位。到了之后最初的印象是古代建筑多,城墙、大雁塔、钟鼓楼,每个建筑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肖玛丽说。在西安待了4年,肖玛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并喜欢上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西安最中国”!
6
人物:肖云儒(文化学者)
丝路连接世界
32国、8万多里。这是肖云儒自2014年以来,以近八旬高龄,三度重走丝绸之路留下的足迹。
回想起第一次重走丝绸之路,肖云儒始终记得2014年的一个夏天。上午9点,他跟随丝绸之路万里行车队共15辆越野车,从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布哈拉出发,开往600公里外的库努斯。由于汽油耗尽,车队瘫痪在克勒孜库姆大沙漠南沿。10点,车队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向全球发出求救信号,两小时就反馈回来办法和联系方式。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也打来卫星电话慰问,告知已联系当地政府。那天,大家在一个简易旅社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车队派加油车从首都塔什干赶到。车队加完油,阳光灿烂。
“不走进丝路,你真的不知道古今丝路有着这样的温度,丝路千古情未了!这个情,是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基础。”肖云儒说。“丝绸之路”贯连世界,而世界如此温暖。
7
人物:王锋钧(西安博物院副院长)
讲解文明之源
“古代西安,俗称长安,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是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孕育的主要发祥地。”时间已近中午,王锋钧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还在给远道而来的一批观众讲解西安的文明之源。观众们边听边点头,有的用笔记录,有的则用手机拍下展品的照片。
王锋钧认为,西安作为周秦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国都中,是存续时间最久、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最多的古都。他说:“在中华文化孕育、成长到昌盛的发展过程中,长安养育了无数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文学、史学、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教艺术、哲学、宗教、节俗等传统文化领域,长安都有其孕育的源头、传承的脉络和不朽的成就。”
8
人物:许娟娜(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呵护大美秦岭
午后,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许娟娜和同事终于登上山,开始更换布设在山上的红外相机内存卡和电池。“红外相机一般会布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是核心区、原始森林,这样才能拍到更多动物的身影。”这是许娟娜的一次常规巡护。每月,这样的常规巡护路线有两三条,还有更频密的稽查巡护路线和责任区巡护路线。
许娟娜是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小王涧保护站巡护员。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一线保护站。一万多公顷的辖区里,遍布她的足迹:从入户宣传、常规巡护、执法办案,到野外监测、社区调查、森林防火……她从每一项基础工作做起,悉心呵护大美秦岭。今年,许娟娜还获得了“西安青年五四之星”称号。
9
人物:李非(游客)
重温诗圣名篇
下午,李非来到长安杜公祠,这是他此次西安行的最后一站。“上学的时候学过不少杜甫的诗,这次来西安,得知杜甫曾在这里居住多年,写下不少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便想去参观一下。”
穿过仿唐代砖木结构的山门,李非来到院内参观。在展厅里,他详细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在碑廊中,他重温了一首首曾经学过的唐诗。走着走着,一件珍贵的文物吸引了李非的目光——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手书《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据介绍,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这次真是大饱眼福。”他说。
离开的时候,李非发了个朋友圈:“我在长安韦曲镇东南的少陵塬畔,就是‘少陵野老’的‘少陵’。长安行最后一站,离诗圣最近的地方。”
10
人物:张盈(中学历史老师)
常去曲江书城
张盈喜欢逛书店,她最常去的是大唐芙蓉园南边的曲江书城。对张盈来说,逛书店未必意味着要去买书,“进得书店,去看看那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书籍,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曲江书城二楼,巨大的书架分隔出一个椭圆的空间,名为“文化讲堂”,不少文化活动会在这里举办。这天傍晚,她在这里巧遇了一场讲座直播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何宏,正和现场以及线上的读者分享千年前神秘的“地下兵团”往事。
张盈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历史是她的专业,而文学则是她的爱好。在曲江书城,她还遇到过好几位作家:马伯庸、大冰、张嘉佳,甚至贾平凹。“有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外面的世界,身边的曲江书城却为我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张盈说。
11
人物:惠敏莉(易俗社社长)
创排重点剧目
“钟楼的钟声响着,易俗社的秦腔吼着,西安的心脏就在跳着!”每晚华灯初上时分通常是易俗社鸣锣开演的时候。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演出虽然还没有恢复,但是演员们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疫情期间,我们一方面坚持复排传统折子戏和经典剧目,另一方面也想尽办法推进新剧目的创排。”惠敏莉说。
易俗社去年创作的历史剧《李白长安行》受到好评,此次进行全面升级和打磨,将在大幕重启后,呈现更为完美的舞台效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根据同名京剧创排的2020年陕西省重点创作计划剧目《党的女儿》大型秦腔现代戏,不久前进行内部彩排,很快将登台与观众见面。
12
人物:“不倒翁小姐姐”(网络红人)
感受大唐之美
夜晚,西安灯火璀璨,“不倒翁小姐姐”准时出现在大唐不夜城的演出场地。她身着唐朝服饰,手执绢扇,随音乐曼妙舞动。观众中,不仅有西安当地人,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的“粉丝”,还有小朋友穿着汉服前来观看。20分钟的演出里,“不倒翁小姐姐”不时向大家挥手、比心。充满亲和力的互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不倒翁演出本身是个行为艺术。近距离的互动,能让观众感受到大唐之美,有一种穿越大唐的感觉。”“不倒翁小姐姐”的扮演者冯佳晨介绍说,不止她个人的演出,整个大唐不夜城都在尝试把唐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让历史悠久的文化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古城西安的缤纷“一天”
时间:2020-06-17 12:15: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郑 娜 苗 春 赖 睿 张鹏禹
原标题:古城西安的缤纷“一天”
市民在城墙根下晨练
图片来自曲江新区微信公号
西安博物院展出的侍女俑
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市民在曲江书城内阅读
新华社记者 刘 潇摄
“不倒翁小姐姐”演出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编者的话——
清晨,城墙根下,戏迷们哼唱着小曲儿;中午,西安博物院里,观众安静地参观;深夜,书灯前,作家奋笔创作……在西安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里,文化浸润着千千万万的人,滋养着古城缤纷的每一天。
本版从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当代文化、生态文化等角度,讲述12位人物的西安故事,勾勒西安繁盛的当代文化图景。
1
人物:陈彦(作家、编剧)
难忘夜景繁华
在西安工作生活了30年,令作家陈彦最难忘的还是那些关于文学的夜晚。“年轻的时候,我初到长安,每每能被那种繁华折腾得大半夜不安歇。与文友相聚,谈文学,也常到回民坊、东新街夜市上吃烤肉。”陈彦说。他记得,有一次半夜回来,发现单位大门早已上锁,就不得不越过高高的铁门翻墙进去,被看门老汉发现,呲了一顿。
现在的他不太吃夜宵了,尽管也在子时读读书,写点东西,但他如今已不敢熬夜到太晚。“长辈总是喜欢把年轻人早早摁上床,才睡着踏实,那其实是对自己好动青春的失忆和健忘。我在长安子时交朋、会友、吃喝、读书、写作几十年,离开至今,梦中还是夜长安的景象居多。一个城市,晚上总需有诸多神经末梢抖动着,要不然就没生气。”
2
人物:赵震(文物摄影师)
创作文物漫画
凌晨时分,赵震伏首案前,开始了创作:一组用漫画秦俑来表现竹简的历史与制作流程。今天,他画的是其中的“书写”部分。“一般竹简书写在竹里一面,称为‘笨’,也称蔑黄。每根简写的字数不一,有的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赵震说,别看一幅漫画尺寸不大,通常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甚至更多,这还不包括前期查阅资料的时间。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做文物摄影师20多年了,赵震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他的文物漫画最近还获得了“第二届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一等奖。“创作文物漫画,是文物摄影工作的深化和转化。希望用这种方式,向更多人提供轻松的文物信息和历史知识。”
3
人物:俞孟红(西影集团总经理助理)
传承红色文化
本是一天中最疲乏的时刻,俞孟红和影片《天之阳》(暂定名)的编剧却依然铆足干劲、打起精神研讨剧本创作。他们又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直到迎来东方既白。这部主旋律影片以“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主线,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计划下半年开拍。“我们发扬西影精益求精的优良创作传统,秉持一颗‘匠心’,查阅翔实史料,深入延安采风,努力创作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力作。”俞孟红说。
他介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还将加快创作抗疫题材电影《爱的出口》,加快推进反映一带一路、西迁精神、秦岭及黄河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题材策划,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4
人物:阎建滨(戏曲研究学者)
唱戏成为一景
和着清晨的微风和欢快的鸟鸣,阎建滨又来到环城公园晨练并和戏迷交流。他说,自从上世纪80年代西安古城墙和护城河中间建了环城公园,老百姓就在这里健身、跳舞、唱歌、唱戏,逐渐成为西安一景。很多戏迷组成了“自乐班”,中老年人居多,都很痴迷戏曲。虽然没有扮相、没有服装,但是配上敲梆子的,大家都兴致勃勃,轮流上场,尽自己所能演唱一些经典选段。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齐全,不仅唱秦腔,还唱豫剧、京剧等,也有不少人围观欣赏。“陕西广播电视台《大秦腔》栏目办了好几届‘十大票友’评选,我去当过几次评委。戏迷们现场对决,唱得好的大有人在!”他说。
“秦腔叫‘吼’不叫‘唱’。”阎建滨格外强调戏曲千百年来对这一方土地上芸芸众生的高台教化作用,“就是演古人,学贤人,做好人。”
5
人物:肖玛丽(西安交大留学生)
喜欢中国文化
旭日东升,上课铃声响起,来自安提瓜与巴布达的肖玛丽走进教室。这堂课是《中国哲学经典导读》,讲的是老子。“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依存,比如美丑、善恶、有无、长短、难易,有美才可以有丑,有难才可以有易。”当老师解释老子思想时,肖玛丽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
肖玛丽很喜欢老子思想,喜欢中国文化。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是从和爸爸一起看中国电影开始的。2016年,她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来之前,我不知道西安的名字和地理方位。到了之后最初的印象是古代建筑多,城墙、大雁塔、钟鼓楼,每个建筑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肖玛丽说。在西安待了4年,肖玛丽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并喜欢上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西安最中国”!
6
人物:肖云儒(文化学者)
丝路连接世界
32国、8万多里。这是肖云儒自2014年以来,以近八旬高龄,三度重走丝绸之路留下的足迹。
回想起第一次重走丝绸之路,肖云儒始终记得2014年的一个夏天。上午9点,他跟随丝绸之路万里行车队共15辆越野车,从乌兹别克斯坦古城布哈拉出发,开往600公里外的库努斯。由于汽油耗尽,车队瘫痪在克勒孜库姆大沙漠南沿。10点,车队以中、俄、英三种文字向全球发出求救信号,两小时就反馈回来办法和联系方式。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也打来卫星电话慰问,告知已联系当地政府。那天,大家在一个简易旅社过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车队派加油车从首都塔什干赶到。车队加完油,阳光灿烂。
“不走进丝路,你真的不知道古今丝路有着这样的温度,丝路千古情未了!这个情,是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基础。”肖云儒说。“丝绸之路”贯连世界,而世界如此温暖。
7
人物:王锋钧(西安博物院副院长)
讲解文明之源
“古代西安,俗称长安,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是华夏民族和中华文明孕育的主要发祥地。”时间已近中午,王锋钧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还在给远道而来的一批观众讲解西安的文明之源。观众们边听边点头,有的用笔记录,有的则用手机拍下展品的照片。
王锋钧认为,西安作为周秦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代表,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国都中,是存续时间最久、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最多的古都。他说:“在中华文化孕育、成长到昌盛的发展过程中,长安养育了无数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文学、史学、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教艺术、哲学、宗教、节俗等传统文化领域,长安都有其孕育的源头、传承的脉络和不朽的成就。”
8
人物:许娟娜(自然保护区巡护员)
呵护大美秦岭
午后,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许娟娜和同事终于登上山,开始更换布设在山上的红外相机内存卡和电池。“红外相机一般会布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尤其是核心区、原始森林,这样才能拍到更多动物的身影。”这是许娟娜的一次常规巡护。每月,这样的常规巡护路线有两三条,还有更频密的稽查巡护路线和责任区巡护路线。
许娟娜是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小王涧保护站巡护员。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一线保护站。一万多公顷的辖区里,遍布她的足迹:从入户宣传、常规巡护、执法办案,到野外监测、社区调查、森林防火……她从每一项基础工作做起,悉心呵护大美秦岭。今年,许娟娜还获得了“西安青年五四之星”称号。
9
人物:李非(游客)
重温诗圣名篇
下午,李非来到长安杜公祠,这是他此次西安行的最后一站。“上学的时候学过不少杜甫的诗,这次来西安,得知杜甫曾在这里居住多年,写下不少中国诗歌史上的名篇,便想去参观一下。”
穿过仿唐代砖木结构的山门,李非来到院内参观。在展厅里,他详细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在碑廊中,他重温了一首首曾经学过的唐诗。走着走着,一件珍贵的文物吸引了李非的目光——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手书《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据介绍,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这次真是大饱眼福。”他说。
离开的时候,李非发了个朋友圈:“我在长安韦曲镇东南的少陵塬畔,就是‘少陵野老’的‘少陵’。长安行最后一站,离诗圣最近的地方。”
10
人物:张盈(中学历史老师)
常去曲江书城
张盈喜欢逛书店,她最常去的是大唐芙蓉园南边的曲江书城。对张盈来说,逛书店未必意味着要去买书,“进得书店,去看看那林林总总、色彩斑斓的书籍,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在曲江书城二楼,巨大的书架分隔出一个椭圆的空间,名为“文化讲堂”,不少文化活动会在这里举办。这天傍晚,她在这里巧遇了一场讲座直播活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何宏,正和现场以及线上的读者分享千年前神秘的“地下兵团”往事。
张盈是一名中学历史老师,历史是她的专业,而文学则是她的爱好。在曲江书城,她还遇到过好几位作家:马伯庸、大冰、张嘉佳,甚至贾平凹。“有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外面的世界,身边的曲江书城却为我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张盈说。
11
人物:惠敏莉(易俗社社长)
创排重点剧目
“钟楼的钟声响着,易俗社的秦腔吼着,西安的心脏就在跳着!”每晚华灯初上时分通常是易俗社鸣锣开演的时候。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演出虽然还没有恢复,但是演员们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
“疫情期间,我们一方面坚持复排传统折子戏和经典剧目,另一方面也想尽办法推进新剧目的创排。”惠敏莉说。
易俗社去年创作的历史剧《李白长安行》受到好评,此次进行全面升级和打磨,将在大幕重启后,呈现更为完美的舞台效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根据同名京剧创排的2020年陕西省重点创作计划剧目《党的女儿》大型秦腔现代戏,不久前进行内部彩排,很快将登台与观众见面。
12
人物:“不倒翁小姐姐”(网络红人)
感受大唐之美
夜晚,西安灯火璀璨,“不倒翁小姐姐”准时出现在大唐不夜城的演出场地。她身着唐朝服饰,手执绢扇,随音乐曼妙舞动。观众中,不仅有西安当地人,也有不少来自外地的“粉丝”,还有小朋友穿着汉服前来观看。20分钟的演出里,“不倒翁小姐姐”不时向大家挥手、比心。充满亲和力的互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不倒翁演出本身是个行为艺术。近距离的互动,能让观众感受到大唐之美,有一种穿越大唐的感觉。”“不倒翁小姐姐”的扮演者冯佳晨介绍说,不止她个人的演出,整个大唐不夜城都在尝试把唐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让历史悠久的文化以现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更多年轻人。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