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去世 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
叶永烈照片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从上海作协获悉,著名作家叶永烈于今晨(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叶永烈曾说:“《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一生的财富。”从第一版至第六版,他是《十万个为什么》唯一全部参与编写的作者。
《十万个为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一次写《十万个为什么》时,叶永烈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一部科学小品的投稿,改变了他的命运。看到他文笔活泼,《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曹燕芳就让他试写了五个‘为什么’,结果都被选中。最后,他越写越多,化学分册176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163个。
不只是化学,还有天文、植物、农业、生理卫生分册。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中,900多个问题叶永烈写了300多个,可以说是第一版写作量最大的作者。当时,一个“为什么”稿费5元,叶永烈一共拿了一千多元的“巨款”!
《十万个为什么》不仅带给叶永烈“财富”,也让他从普通大学生变成了科普作家。叶永烈曾说:“在写《十万个为什么》之前,我到处投稿,但是命中率很低”。《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后,他再也不用主动投稿了,约稿不断。
终身大事也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功劳。叶永烈回浙江温州老家相亲,上门提亲送给女友的礼物就是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后来,女孩成为了他的妻子,他们的故事里也有“为什么”的味道!
他好像是一个成功的“跳槽者”
毕业后,叶永烈被分到了上海仪器研究所工作。只待了一个月,他就决定“跳槽”。当时,《十万个为什么》将被搬上银幕。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李资清听说叶永烈想来电影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过,化学出身的叶永烈并不懂电影知识、导演技巧。经过艰难地自学钻研,他很快就成为导演中的“快手”。
1979年,经钱学森批准,叶永烈进入航天员训练基地,拍了一部半个小时的影片《载人航天》。杨利伟上天时,叶永烈还出版了一本《航天梦——叶永烈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书中有很多的照片、镜头是第一次公布,这源自他1979年的经历。
在电影厂待了18年后,叶永烈离开了。当时,有记者采访叶永烈,看到他住很小的房子,工作条件不好,当即通过内参写了他的故事,方毅批示要改善叶永烈的工作条件,给予创作的时间,并决定将叶永烈调离电影厂,到上海市科协担任常委工作。叶永烈回忆,“当时是要往仕途上培养我,但我真的喜欢写作。”
1987年,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招聘,叶永烈通过考试、审核后成为首批8位作家之一。这是他又一次跳槽,从此彻底转到文学的轨道上来。回想从化学到电影,再到文学,叶永烈始终心向热爱。但是,大学系主任严仁荫教授说的那句,“我白教你了”,他还是会想起!还有很多同学说他是化学系的“叛徒”。人生很短,大抵还是要做自己热爱的事吧,叶永烈这样前行着。
一个不轻易放弃的“旧闻记者”
“我是一个‘旧闻记者’。”叶永烈曾这样定义自己。“旧闻记者”就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写作素材,也就意味着叶永烈的采访对象大多数都是名人,吃闭门羹、遭到冷遇是常事。
叶永烈印象中最艰难的一个采访对象是陈伯达。陈伯达很少接受采访,知道叶永烈要采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叶永烈不死心,他并不“直取”陈伯达,先开始“外围战”,陆续采访了陈伯达的几位秘书、老同事、子女、警卫员等等,有了充分的把握才决定“直面”陈伯达。
一场惊心考虑的会面,“陈老,我早在1958年就见过你!”“哦,1958年,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大学,您当时作报告还带了一个'翻译',将闽南话译成普通话……”陈伯达听了后,哈哈大笑。良好的开端后,叶永烈一次次采访陈伯达,二人总是不知疲倦的聊天。1989年中秋节,陈伯达特别高兴还用毛笔在宣纸上题诗赠给叶永烈,没成想,这成了他一生的绝笔。每每想到此时,叶永烈十分感慨。
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漫长的创作岁月,叶永烈出版180多部著作,写了3000余万字。今天,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希望在天堂他还可以一直守护心爱的文学。(刘婧婷)(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等报道)
叶永烈去世 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
时间:2020-05-16 12:51:20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刘婧婷
叶永烈照片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从上海作协获悉,著名作家叶永烈于今晨(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叶永烈曾说:“《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一生的财富。”从第一版至第六版,他是《十万个为什么》唯一全部参与编写的作者。
《十万个为什么》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一次写《十万个为什么》时,叶永烈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学生。一部科学小品的投稿,改变了他的命运。看到他文笔活泼,《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曹燕芳就让他试写了五个‘为什么’,结果都被选中。最后,他越写越多,化学分册176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163个。
不只是化学,还有天文、植物、农业、生理卫生分册。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中,900多个问题叶永烈写了300多个,可以说是第一版写作量最大的作者。当时,一个“为什么”稿费5元,叶永烈一共拿了一千多元的“巨款”!
《十万个为什么》不仅带给叶永烈“财富”,也让他从普通大学生变成了科普作家。叶永烈曾说:“在写《十万个为什么》之前,我到处投稿,但是命中率很低”。《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后,他再也不用主动投稿了,约稿不断。
终身大事也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功劳。叶永烈回浙江温州老家相亲,上门提亲送给女友的礼物就是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后来,女孩成为了他的妻子,他们的故事里也有“为什么”的味道!
他好像是一个成功的“跳槽者”
毕业后,叶永烈被分到了上海仪器研究所工作。只待了一个月,他就决定“跳槽”。当时,《十万个为什么》将被搬上银幕。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李资清听说叶永烈想来电影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过,化学出身的叶永烈并不懂电影知识、导演技巧。经过艰难地自学钻研,他很快就成为导演中的“快手”。
1979年,经钱学森批准,叶永烈进入航天员训练基地,拍了一部半个小时的影片《载人航天》。杨利伟上天时,叶永烈还出版了一本《航天梦——叶永烈目击中国航天秘史》,书中有很多的照片、镜头是第一次公布,这源自他1979年的经历。
在电影厂待了18年后,叶永烈离开了。当时,有记者采访叶永烈,看到他住很小的房子,工作条件不好,当即通过内参写了他的故事,方毅批示要改善叶永烈的工作条件,给予创作的时间,并决定将叶永烈调离电影厂,到上海市科协担任常委工作。叶永烈回忆,“当时是要往仕途上培养我,但我真的喜欢写作。”
1987年,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招聘,叶永烈通过考试、审核后成为首批8位作家之一。这是他又一次跳槽,从此彻底转到文学的轨道上来。回想从化学到电影,再到文学,叶永烈始终心向热爱。但是,大学系主任严仁荫教授说的那句,“我白教你了”,他还是会想起!还有很多同学说他是化学系的“叛徒”。人生很短,大抵还是要做自己热爱的事吧,叶永烈这样前行着。
一个不轻易放弃的“旧闻记者”
“我是一个‘旧闻记者’。”叶永烈曾这样定义自己。“旧闻记者”就是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写作素材,也就意味着叶永烈的采访对象大多数都是名人,吃闭门羹、遭到冷遇是常事。
叶永烈印象中最艰难的一个采访对象是陈伯达。陈伯达很少接受采访,知道叶永烈要采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叶永烈不死心,他并不“直取”陈伯达,先开始“外围战”,陆续采访了陈伯达的几位秘书、老同事、子女、警卫员等等,有了充分的把握才决定“直面”陈伯达。
一场惊心考虑的会面,“陈老,我早在1958年就见过你!”“哦,1958年,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大学,您当时作报告还带了一个'翻译',将闽南话译成普通话……”陈伯达听了后,哈哈大笑。良好的开端后,叶永烈一次次采访陈伯达,二人总是不知疲倦的聊天。1989年中秋节,陈伯达特别高兴还用毛笔在宣纸上题诗赠给叶永烈,没成想,这成了他一生的绝笔。每每想到此时,叶永烈十分感慨。
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漫长的创作岁月,叶永烈出版180多部著作,写了3000余万字。今天,那个告诉我们“为什么”答案的人走了,希望在天堂他还可以一直守护心爱的文学。(刘婧婷)(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中华读书报》、《北京晚报》等报道)
责任编辑:王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