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象文艺网
百象文艺网

贾广健:融入自然 花鸟传情

时间:2022-07-06 14:41:1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蒋肖斌

【走近文艺家】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熟练掌握花鸟画的三种技法和形态——写意花鸟、工笔花鸟、没骨花鸟,尤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他笔下的花鸟画,一枝一叶、一羽一喙,都描绘着生命的细微之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保持对自然的鲜活的感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的花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贾广健 光明图片

你见过雪景荷花吗?众所周知,荷花夏日盛开,到了秋天,就该“留得残荷听雨声”,在哪里雪与荷花能共存呢?我们在贾广健的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境。

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教授,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他最爱荷花,也尤擅画荷。而他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是一系列以荷塘为题材的作品,最为奇丽的当属雪景荷花,一幅《溪塘过雪》让盛夏与隆冬交错了季节,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贾广健解释:“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浪漫情怀。雪是写实的,荷花是写实的,雪景荷花不是写实,但情感是真实的,虚实之间是我对作品意境的独特追求。”

贾广健喜欢自然中的花鸟,喜欢朴素自然,这跟故乡的滋养分不开。贾广健出生在河北农村,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那里有一个小桃园,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儿时的贾广健每天都认真观察。花儿、鸟儿,童年的目之所及,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也是从那时起,贾广健知道了“艺术从生活中来”的朴素道理。

儿时的农村条件比较差。上小学时,贾广健最重要的绘画工具,除了一杆铅笔和一盒12色的蜡笔,就是一大本薄薄的粉连纸装订成的本子,他在上面描摹各种他能看到的花鸟鱼虫。

有一次,贾广健从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上知道了三个大画家的名字: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也是从那本辞典中,他知道了敦煌莫高窟,看到了飞天的形象。飞天仕女唤起了他无限的想象,开启了他梦幻般的艺术想象力。

这里要插播一个小故事:几十年后,贾广健成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专职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中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是李可染,副院长是叶浅予。当然,小时候的贾广健不会知道,自己将来能和李可染、叶浅予等大师成为同事。

回到小时候。父亲很支持贾广健的爱好,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他带一些“带图画的书”。让贾广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插图版《西游记》,如获至宝,反复临摹。就这样,童年学艺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但自然生活的启蒙,锻炼了贾广健的观察能力,呵护了一个少年对于艺术的热情。

“从小学到中学,全校都知道我喜欢画画。”贾广健经常给电影队画海报,给学校画黑板报。后来,他跟县文化馆的几位老师学画,开始接受比较基础的美术教育,接着考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天津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求学。

20世纪90年代初,工笔画悄然复兴,极大地激发出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贾广健也是在那时从写意花鸟转入工笔花鸟。1992年春天,他在工笔花鸟领域的开篇之作《秋籁无声》,获得全国美展银奖。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贾广健不断去写生。《秋籁无声》的背后,是他几个秋天写生的艺术结晶。他说:“画中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感受,是我在写生中获得的灵感。”

贾广健笔下的花鸟,一枝一叶、一羽一喙,都描绘着生命的细微之处,这缘于他长期对自然的观察。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画家,尤其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保持对自然的鲜活的感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花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贾广健的画中,大部分意象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很少有凋零枯萎的花朵,这是“写生”,更是以画“传情”。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荷花为主角,百花之中他最爱荷花。别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他是“画家眼里出荷花”。贾广健眼中的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不落凡尘,和而不同。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每片荷叶都是绿的,但又有着不同的绿色,“你只有仔细观察、静静品味,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贾广健精研工笔花鸟,之后转向没骨花鸟。没骨技法起源于北宋徐崇嗣,没骨的意思是不用墨线勾勒,而全以色彩点染而成。从工笔花鸟转向没骨花鸟,是因为贾广健看到,在那个年代,画没骨花鸟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技法几近失传,他要扶危继绝。

在学习传统、吸收传统、消化传统的基础上,贾广健也不断探索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也在思考,这一代画家能为下一代留下些什么东西。

传统花鸟画从两宋的辉煌到明清的继承,都以“折枝花鸟”为主,画花不画全株,只取折枝,以小观大。这是古人的高明,但又有其局限性。贾广健也许是想起了小时候在天大地大的农村生活的经历,他把花鸟置于大自然中,把整个环境作全景式表现。此外,传统中国画对空间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很少画背景,讲究留白,而贾广健尝试用色彩当背景,用色调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花鸟画的大境界。

“笔墨当随时代,任何一种艺术都离不开它所在的时代,只有符合时代的需求,才会有更大的表达空间。这是规律,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回避不了。让我们用浓墨重彩描绘时代画卷,用艺术之美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贾广健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3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标签美术    
0

贾广健:融入自然 花鸟传情

时间:2022-07-06 14:41:1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蒋肖斌

【走近文艺家】

作者:蒋肖斌(中国青年报记者)

他熟练掌握花鸟画的三种技法和形态——写意花鸟、工笔花鸟、没骨花鸟,尤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他笔下的花鸟画,一枝一叶、一羽一喙,都描绘着生命的细微之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保持对自然的鲜活的感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的花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贾广健 光明图片

你见过雪景荷花吗?众所周知,荷花夏日盛开,到了秋天,就该“留得残荷听雨声”,在哪里雪与荷花能共存呢?我们在贾广健的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境。

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教授,以工笔花鸟画著称,他最爱荷花,也尤擅画荷。而他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是一系列以荷塘为题材的作品,最为奇丽的当属雪景荷花,一幅《溪塘过雪》让盛夏与隆冬交错了季节,有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贾广健解释:“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浪漫情怀。雪是写实的,荷花是写实的,雪景荷花不是写实,但情感是真实的,虚实之间是我对作品意境的独特追求。”

贾广健喜欢自然中的花鸟,喜欢朴素自然,这跟故乡的滋养分不开。贾广健出生在河北农村,小时候在姥姥家长大,那里有一个小桃园,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儿时的贾广健每天都认真观察。花儿、鸟儿,童年的目之所及,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也是从那时起,贾广健知道了“艺术从生活中来”的朴素道理。

儿时的农村条件比较差。上小学时,贾广健最重要的绘画工具,除了一杆铅笔和一盒12色的蜡笔,就是一大本薄薄的粉连纸装订成的本子,他在上面描摹各种他能看到的花鸟鱼虫。

有一次,贾广健从一本厚厚的百科辞典上知道了三个大画家的名字:齐白石、徐悲鸿、叶浅予。也是从那本辞典中,他知道了敦煌莫高窟,看到了飞天的形象。飞天仕女唤起了他无限的想象,开启了他梦幻般的艺术想象力。

这里要插播一个小故事:几十年后,贾广健成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专职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中国画研究院,首任院长是李可染,副院长是叶浅予。当然,小时候的贾广健不会知道,自己将来能和李可染、叶浅予等大师成为同事。

回到小时候。父亲很支持贾广健的爱好,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他带一些“带图画的书”。让贾广健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得到了一本插图版《西游记》,如获至宝,反复临摹。就这样,童年学艺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但自然生活的启蒙,锻炼了贾广健的观察能力,呵护了一个少年对于艺术的热情。

“从小学到中学,全校都知道我喜欢画画。”贾广健经常给电影队画海报,给学校画黑板报。后来,他跟县文化馆的几位老师学画,开始接受比较基础的美术教育,接着考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天津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求学。

20世纪90年代初,工笔画悄然复兴,极大地激发出一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贾广健也是在那时从写意花鸟转入工笔花鸟。1992年春天,他在工笔花鸟领域的开篇之作《秋籁无声》,获得全国美展银奖。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贾广健不断去写生。《秋籁无声》的背后,是他几个秋天写生的艺术结晶。他说:“画中表达出来的意境和感受,是我在写生中获得的灵感。”

贾广健笔下的花鸟,一枝一叶、一羽一喙,都描绘着生命的细微之处,这缘于他长期对自然的观察。在他看来,作为一个画家,尤其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保持对自然的鲜活的感受特别重要,因为“不同花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万物有灵,万物有情”。

贾广健的画中,大部分意象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很少有凋零枯萎的花朵,这是“写生”,更是以画“传情”。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荷花为主角,百花之中他最爱荷花。别人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他是“画家眼里出荷花”。贾广健眼中的荷花,亭亭玉立,香远益清,不落凡尘,和而不同。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每片荷叶都是绿的,但又有着不同的绿色,“你只有仔细观察、静静品味,才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贾广健精研工笔花鸟,之后转向没骨花鸟。没骨技法起源于北宋徐崇嗣,没骨的意思是不用墨线勾勒,而全以色彩点染而成。从工笔花鸟转向没骨花鸟,是因为贾广健看到,在那个年代,画没骨花鸟的人越来越少了,老一辈艺术家的技法几近失传,他要扶危继绝。

在学习传统、吸收传统、消化传统的基础上,贾广健也不断探索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也在思考,这一代画家能为下一代留下些什么东西。

传统花鸟画从两宋的辉煌到明清的继承,都以“折枝花鸟”为主,画花不画全株,只取折枝,以小观大。这是古人的高明,但又有其局限性。贾广健也许是想起了小时候在天大地大的农村生活的经历,他把花鸟置于大自然中,把整个环境作全景式表现。此外,传统中国画对空间有独特的处理方式,很少画背景,讲究留白,而贾广健尝试用色彩当背景,用色调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从而创造出全新的花鸟画的大境界。

“笔墨当随时代,任何一种艺术都离不开它所在的时代,只有符合时代的需求,才会有更大的表达空间。这是规律,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回避不了。让我们用浓墨重彩描绘时代画卷,用艺术之美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贾广健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13版)


责任编辑:王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百象之家|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网站声明|联系我们|会员登录|会员之家|
主办: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版权所有:北京百象文化艺术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百象文艺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京ICP备19058682号
京ICP备19058682号-1
版权所有:《百象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