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之美·端午丨今年端午比去年提前11天,比明年早到19天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3日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马来西亚举办“端午文化艺术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华人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其发扬光大。
科技为晋祠千年古树“延年益寿”
在千年皇家园林晋祠,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尤以周代柏树等古树填补了晋祠宋代之前实物例证的空白,对晋祠乃至太原的历史研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生态修复十年 河北永年洼再现百鸟翔集
永年洼内常驻白鹭、苇莺、杜鹃等禽鸟达130多种,季节性候鸟30多种。湿地生物多样性,让永年洼充满生机和灵气。
野生动物在北京:如何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在京城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已有596种陆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
乡村振兴看新疆 | 种下红樱桃 结出“致富果”
走进村里的樱桃种植园,绿意盈盈的樱桃树映入眼帘,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21日9时23分小满: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北京时间5月21日9时23分将迎来小满。
小满说“满”
5月21日迎来小满节气。
革命老区百余民兵重走抗战路 继承左权将军遗志
作为“纪念左权将军殉国八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日前组织160余名民兵重走抗战路,以此缅怀左权将军在抗战时期的丰绩,继承左权将军遗志。
巴基斯坦在华留学生:希望以“中国智慧”造福家乡
在旅途中遇到热情好客的中国人,也让自己感到宾至如归。特别是来到中国后,丰富的食物种类以及各地独特的风味让他见识到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尾巴超长,云南发现2.44亿年前“长尾红河龙”化石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约2.44亿年前的海生爬行动物,命名为“长尾红河龙”。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肿肋龙科最古老的化石证据,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广西各地见缝插“珍”种植大批珍贵树种
自去年12月广西绿化委员会出台《城乡绿化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方案》后,广西各地见缝插“珍”,种植大批包括楠木、黄花梨、红椿等在内的珍贵树种。
湖北十堰:一非洲秃鹳“赖”在居民房顶多日
一只非洲秃鹳现身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赖”在居民房顶不走。
研究二十四节气有何现实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
(上海战疫录)上海佛教界携手音乐人首发公益歌曲 传递爱与希望
公益歌曲《广慈十方》在线首发,用温暖宽广的歌声传递爱与希望,致敬、感谢并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守沪者”们。
踏访桂林育才学校旧址 跨国师生情见证中越友谊
晴空下,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一片青葱。在这座绿色的校园里,70%的树木都由中越两国学子栽种,中越友谊也如这些树木一般,茁壮成长着。
壬寅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举行
海峡两岸及全球华人信众同胞通过视频和“云拜祖”平台共拜始祖、同祈华夏荣昌。
立夏:虫儿鸣,万物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七个节气,也被视为夏季之始。
感受青春之力,《经典咏流传》唱响凌霄万里的烈烈赤子情
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借诗抒怀、以乐寄情,献上温润人心的青春之歌。
发掘者解密上官婉儿墓三谜团
我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面向社会试运行,除了首次与公众见面的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等许多珍贵文物,有关上官婉儿的墓志更是吸引着众多游客。
平陆运河逐绿前行:牡蛎“移民搬迁” 鱼儿重获“回家路”
重庆梁平:“柚”是一年好“丰”景